关注高温红色预警热射病是大号中
2024/2/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
最近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预警,全国多个省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局地已经达40℃以上。上海中心气象台今日11时05分更新高温橙色预警信号为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预计今天中心城区、浦东、闵行等地的最高气温将达到40℃,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更新为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在持续高温闷热天气里,人们经常会说“热死人了”,有时这并非一句玩笑话,因“热射病”昏迷乃至死亡的案例,今年盛夏已发生多起。据报道,医院连续有中暑患者送医,多人确诊热射病并已有死亡病例。此外南京、四川也有人确诊。我院近日也已接诊多例中暑患者,其中2例诊断为热射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危重,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治疗中。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又称中暑高热。早期表现为头疼、头昏、全身乏力和多汗,不久体温迅速升高,可达40℃以上,出现颜面潮红、皮肤干燥无汗、神智渐转模糊、谵妄或昏迷,可伴抽搐,严重者出现休克、脑水肿、肺水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本型特点为高热、无汗和昏迷,为中暑中最严重类型。
温度对身体的关系和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人体健康与气温的关系非常密切。人的体温恒定在37℃左右,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0℃-28℃,最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环境温度在18℃左右。人体对冷热有一定的适应和调节功能,但是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夏天,当环境温度在30℃-35℃时,人体血液循环旺盛,会感到精神疲惫、思维迟钝或烦躁不安。环境温度在35℃以上时,人容易出汗、不思饮食和身体消瘦,体温全靠出汗来调节。由于出汗消耗体内大量水分和盐分,导致血液浓度上升,心脏负担增加容易引发肌肉痉挛、脱水和中暑等。
体温在41℃以上可使身体蛋白质变性,引起大脑细胞死亡,导致昏迷,心肌缺血坏死,促发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肺血管内皮受损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发生急性肾衰竭。剧烈运动中中暑还可引起严重肌肉损伤,横纹肌溶解。
热射病是“大号”中暑?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中暑的分类,按照严重程度中暑可以分为三类:
(一)先兆中暑
这种中暑的症状非常轻,病人往往是感到大量出汗、头晕、眼花、心慌、气短、胸闷以及精神有些恍惚,定向力存在障碍,体温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离开高温区域,及时补充水分、盐分等,很快就能恢复过来。
(二)轻度中暑
除上述的先兆症状外,中暑者体温升高,全身皮肤泛红,面色苍白,恶心,触摸皮肤湿冷,脉搏变微弱,血压下降等轻度休克的症状,这种中暑的解决办法除了及时离开高温区域、补充水分外,还要平卧休息,医院就诊。
(三)重度中暑
轻度中暑症状进一步加重,全身皮肤变白,出冷汗,四肢无力,出现剧烈头痛、头晕,严重者甚至昏迷,伴耳鸣、呕吐、面色潮红等。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会发展为高热,体温高达40℃以上,伴有昏迷、皮肤干燥灼热、头痛、恶心、全身乏力、脉搏快、神志模糊,甚至死亡。
重度中暑又分为三类:
1、热痉挛:常于高温下进行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后发生,患者常感到四肢无力,阵发性肌肉痉挛和疼痛,可为热射病早期表现。
2、热衰竭:常发生于老年人、产妇及尚未能适应高温气候和环境者。由于大量出汗导致水、盐丢失,外周血管扩张引起血容量不足。主要表现皮肤苍白、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昏厥或意识模糊,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热射病。
3、热射病,又称中暑高热。早期表现为头疼、头昏、全身乏力、多汗,不久体温迅速升高,可达40℃以上,出现颜面潮红、皮肤干燥无汗、神智渐转模糊、谵妄、昏迷,可伴抽搐,严重者出现休克、脑水肿、肺水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本型特点为高热、无汗和昏迷,为中暑最严重类型。综上可见,热射病为中暑中最严重的类型,并发症多,预后差,死亡率高。
炎热的夏天如何预防中暑?
如何预防热射病?
1、出行躲避烈日: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10时至16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此外,还要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2、保持凉爽:选择轻便、浅色、宽松的衣服,室内保持凉爽,尽可能呆在有空调的地方。仔细安排户外活动,天气炎热时,尽量将户外活动安排在早上或者晚上,较为凉爽。调整户外运动的强度,高热天建议减少锻炼。如果锻炼过程中出现心跳加速、喘不过气、头晕、心慌等情况,需要停止运动,寻找一个阴凉的地方,及时休息。
3、保持身体水分: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4、保持充足睡眠: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出现中暑或热射病如何处理?
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患者一般经现场救护可以恢复正常:
1、脱离现场环境: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将患者平卧并去除全身衣物。
2、快速降温:用凉水喷洒或用湿毛巾擦拭全身,扇风加快蒸发、对流散热。
3、补充水分:可适当补充一些水分或盐水,避免因出汗过多引起脱水或休克。
4、病情监测:持续监测体温,如体温逐渐升高,经上述处理后症医院就诊
专家名片/
宋艳丽
急诊医学科行政副主任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临床技术培训学组委员,上海医师协会急诊科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抗感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健康管理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上海联盟委员。擅长急危重症、脓毒症、心血管疾病及血栓性疾病的急诊急救,负责急诊胸痛中心日常工作。积极参与并倡导急诊PBL教学,在PBL教学及教案比赛中多次获奖,并承担教学课题。先后承担及参与多项省部级及科局级课题,在SCI及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
媒体
自我保健杂志
文
急诊医学科翟宇宋艳丽
编辑
赵思思
校审
谢壮丽
原标题:《高温红色预警!热射病是“大号”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