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肝海绵状血管瘤

2018-5-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许多人体检做肝胆超声时发现有肝血管瘤,大家见到这个结果不要惊慌。

肝血管瘤大多数属于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

肝海绵状血管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绝大多数人没有症状,少数人因病灶较大(4cm以上),使肝脏增大,会出现肝区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检查肝功能一般也在正常范围。肝海绵状血管瘤可存在于肝脏的任何部位,多数是单发,直径多小于4cm,也有小至数mm的,个别可大至30cm;如有增大趋势,或者位于肝包膜下,有大出血可能。所以,体检发现肝血管瘤,应尽早检查和治疗。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检查方法

一、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

显示肝脏内实质均匀,强回声病变,边界大多清楚;或病变区内强回声伴不规则低回声,病变内可显示扩张的血窦。

二、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简称CT):

(一)平扫:肝内低密度区,轮廓清楚,密度均匀;若病变区内有更低密度区,代表有血栓机化或纤维分隔;少数可以见到钙化斑。

(二)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是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重要方法,具有特征性表现,诊断正确率可在90%以上。

早期:典型表现出现在动脉早期(注药后30~60秒)。病变呈现边缘显著强化,明显高于周围肝实质密度,密度与邻近腹主动脉相近。

持续时间超过2分钟:随着时间延长,增强幅度向病灶中央推近。

延时扫描:病灶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填充影。较大的血管瘤若存在中心出血、坏死或纤维化,有时就不能强化,始终保持低密度灶。

(三)同位素99mTC肝血池扫描及肝血管造影检查:

有助于诊断,表现为无病灶染色,边缘清楚锐利,显影时间较长等特点。

(四)磁共振成像(MRI,简称核磁):

T1加权表现为低信号强度,T2加权表现为高信号强度。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

肝海绵状血管瘤生长缓慢,经长期随访仅有大约10%的血管瘤会进行性增大,并且不会恶变。因此,需要经手术治疗者仅为少数。

治疗原则:

直径5cm者不处理,定期观察;直径≥10cm主张手术切除;直径6-9cm之间者依情而定。

有以下情况者可考虑手术:年轻病人尤其是育龄期妇女,瘤体继续生长机会大者;瘤体靠近大血管,继续生长估计会压迫或包绕大血管给手术增加难度者;病人症状较明显,尤其是精神负担较重者;合并有其他上腹部良性疾病如胆囊结石等需手术可一并处理者;随访中发现瘤体进行性增大者。

有以下情况者,则不主张手术:年龄超过60岁以上的中老年病人;重要脏器有严重病变不能耐受手术者。

赞赏

长按







































有哪些白癜风医院
治白癜风昆明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gpm.com/byjs/81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