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超声造影
2018-5-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造影剂的不断研发应用,以及造影剂成像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声造影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它不仅能增强组织器官回声强度及多普勒信号强度及显示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状况。超声造影技术已成为现代影像技术中观察组织器官结构同时显示血流功能状况的技术,并将影像诊断推进到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新高度。同时,随着分子影像学的迅速发展,靶向性微泡造影剂也将为影像诊断及治疗学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当前临床中应用较多的是以“SonoVeu”(声维诺)为代表的含氟碳气体微泡超声造影剂。这些微气泡中因含惰性气体,稳定性好,在低机械指数声波作用下,不易破裂,在血液中存留时间长,可以产生更稳定而持久的声学效果,所以,造影时可观察病变及肝实质增强的整个动态过程。SonoVue微泡的外壳为磷脂包膜,弹性好,在声场交变电压作用下,呈现“膨胀-压缩-再膨胀-再压缩”的非线性运动,从而形成非线性背向散射,并产生丰富的二次谐波,造影剂产生的二次谐波信号比人体自然组织谐波信号的幅度强~倍。
造影剂的配制:
优点:
1、实时动态灌注显像,避免时间取样误差和呼吸影响。
2、空间分辨力高,可探测到更多病灶。提高微小病灶(尤其是1cm的肿瘤)的显示率,最小显示病灶只为0.3cm。
3、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对于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超声造影因不受碘油浓度的干扰,敏感性更佳。
4、真正的纯血池造影,显示组织微循环灌注信息,是目前能够实时显示组织微循环血流的最佳、最灵敏的影像学技术。
5、造影剂使用剂量小,无须皮试,无X线辐射和肝肾毒性,安全可靠。超声造影特别适用于肝、肾功能不全者以及肝肾器官移植或急性胰腺炎患者等。
正常肝脏的超声造影
由于肝脏双重血供的特点,造影剂经末梢静脉注入后,经右心、肺循环、左心、主动脉,而后由两个途径进入肝脏:一是由腹腔动脉到肝动脉,二是经门静脉进入肝血窦。采用实时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到三个典型的血管时相:1、肝动脉相: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后10-20s开始,持续10-15s,表现为:肝实质内动脉血管迅速显像,亮线状强回声,血管分支形态规则,似“枯树状”,随着造影剂进入微小血管及肝窦(相当于肝脏微循环),肝实质回声亦逐渐增强。2、门静脉相:大约是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后30s-45s开始,持续到造影剂注射后2分钟,表现为: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内充盈造影剂,血管呈条带状较强回声,此时肝实质增强较显著。3、延迟相:门脉相之后造影剂一直延续到从肝实质中清除,表现为:肝组织呈均匀强烈增强,在造影剂注入后3分钟左右达到高峰,此时血管不显影。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肝脏造影的时相是时段的概念而不是时间的绝对值,三期时相从时间上来讲有一定的交叉的,应灵活掌握。
肝血管瘤超影图
表2肝局灶性良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
肿瘤种类动脉相门脉相延迟相
肝血管瘤
典型特征周边结节状增强、部分或整个肿瘤肿瘤整体增强
中央无增强向心性增强
环状增强
附加特征小病灶:中央无增强
快速整体增强(部分血栓形成、
纤维化)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典型特征早期完全增强高回声等或高回声
呈高回声
附加特征轮辐状动脉离中央疤痕呈中央疤痕呈
心性供血,供低回声低回声
养动脉
局部脂肪缺损
典型特征增强呈等回声等回声等回声
局部脂肪变性
典型特征增强呈等回声等回声等回声
再生结节
典型特征增强呈等回声等回声等回声
附加特征增强呈低或高回声
肝囊肿
典型特征无增强无增强无增强
肝腺瘤
典型特征整体增强呈增强呈等等回声
高回声回声
附加特征无增强区域高回声、无无增强区域
(出血)增强区域(出血)
(出血)
肝脓肿
典型特征周边增强周边高或周边高或等
中央无增强等回声增强回声增强,
中央无增强
附加特征内部分隔增强周边低回声、
肝段增强呈分隔增强呈
高回声高回声
表3肝脏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
肿瘤种类动脉相门脉相延迟相
肝细胞性肝癌
典型特征肿瘤整体增强等回声或低回声
呈高回声,低回声,
无增强区无增强区
(坏死)(坏死)
少血管型转移性肝癌
典型特征周边增强低回声低回声或无
增强
附加特征肿瘤完全增强无增强区
无增强区(坏死)
(坏死)
多血管型转移性肝癌
典型特征肿瘤整体增强低回声低回声或无增强
呈高回声
附加特征扭曲杂乱的肿瘤血管
胆管细胞性肝癌
典型特征周边部增强低回声或无增强低回声或无增强
附加特征无增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