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圈拆除ldquo不定时炸弹rd

2020-7-1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一根头发丝般细的导丝引导绣花针般的微导管,从大腿根的股动脉进入血管,“游走”到大脑,穿过重重迷宫,找到动脉瘤,将一个弹簧圈填入动脉瘤,成功拆除“不定时炸弹”。日前,医院顺利完成天府新区首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近日,医院收入一名73岁的女性患者。婆婆平时身体健康,当天突然感觉头痛欲裂,整个脑袋像被钳子紧紧夹住了一样剧烈疼痛,医院就诊。我院急诊CT检查提示婆婆蛛网膜下腔出血,这是造成头痛的主要原因,急诊检查确诊动脉瘤。颅内动脉瘤脑壳里头的血管鼓了个包,像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车轮胎鼓了包,被医生称为“不定时的炸弹”。不晓得啥子时候破,破了就可能要人命。颅内动脉瘤人群患病率约为2%-8%,是比较常见的血管病。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致死致残率极高,其治疗手段包括介入治疗和外科开颅夹闭治疗等。但传统的手术治疗复杂或大动脉瘤也存在困难,一是有些部位可能手术无法到达,暴露很困难;二是手术可能需要搭桥,手术时间长,也存在一些术后出血、缺血等常见的手术并发症风险。

针对婆婆年龄大且动脉瘤目前较小的情况,怎样处理才能让病人更安全、效果更好、而且不易复发呢?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田立桩立即组织全科医生进行讨论,反复权衡,一致决定采用创伤面积小,效果好的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栓塞术:是世界上较为流行的先进治疗方法,即在血管造影机引导下,微导管经右侧股动脉进入,直至大脑中动脉,进入动脉瘤腔,在造影确认后顺利置入栓塞物,使动脉瘤闭合,防止再出血。

在医院介入导管室,经过仔细规划,神经外科介入团队为婆婆测量血管、选择路径,建立导管系统顺利将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再次造影,动脉瘤内造影剂已经滞留,动脉瘤不显影,其余血管显影正常。手术后,婆婆很快麻醉苏醒,头痛症状明显缓解,三天后婆婆可以下地行走,生活自理。

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常见病

脑栓塞(脑梗塞)

供脑的血管不通了。是目前中风偏瘫的很重要的原因,抢救时间按分钟计算。

病例:

患者45岁,男性,左侧肢体无力5小时入院。用微创方式将患者堵塞血管的血栓取出,患者术后血管通畅,脑组织供血恢复。

脑血管畸形

脑壳里面的血管一部分是乱长的,随时可能出现严重头痛、羊癫疯等脑壳里面出血的表现,病人年轻人多。

病例:

患者47岁,女性,被人殴打入院。

急诊CT显示脑出血,神经外科医师阅片考虑患者不是单纯外伤导致脑出血,完善全脑血管造影(使用介入检查清晰显示脑血管),发现患者脑内血管畸形。

烟雾病(Moyamoya病)

它的名字萌萌哒,但是伤害是很大的一种一直发展的脑血管病。

排除病例:

患者52岁男性,近亲属中2位被诊断烟雾病,以往患者自己做核磁脑血管检查也考虑存在脑血管病,此次来我院行全脑血管造影(使用介入检查清晰显示脑血管)发现患者为脑血管变异,但脑组织供血良好,排除严重脑血管病。患者和家属多年的忧虑在约30分钟左右的检查结束后解除了。

医院神经外科介入团队

(备注:文中部分图片照片为演示所需,原图作者请与我刊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gpm.com/byjs/98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