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皮疹不简单,见到一定要高度重视
2021-6-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惠民活动 http://m.39.net/pf/a_5779537.html
不明皮疹是儿科的常见症状,下面这种皮疹,病程初期不典型,后期病程长、治疗较困难、预后较差,容易引发医疗纠纷,特总结与大家分享。
1.首先看1个病例
患儿,男,1天,因「发现左上臂皮疹1天」入院。
患儿为G1P1,孕38+2周,顺产,出生体重g,出生时无窒息史,羊水清。生后Apgar评分9-9-10。生后2小时开奶,配方奶喂养。患儿出生后即发现左上臂皮疹,家属为求进一步诊断治疗入院。
患儿起病以来,睡眠、吃奶好,大小便正常。否认遗传代谢性疾病家族史,有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
查体:T36.5℃,P次/分,R36次/分,Wtg,神志清,精神好,皮肤红润,左上臂可见约4x5cm紫红色皮疹,质硬,局部有瘀斑、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气管居中,呼吸平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未触及明显包块,肝右肋下1cm,质软,脾肋下未及,肠鸣音可。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12.9×10*9/L,RBC5.63×10*12/L,Hbg/L,PLT×10*9/L。
2.病因可能是什么?
(1)橙红色斑(saimonpatch)即新生儿斑,鲜红色或淡红色,色不显,轻压即褪色。其病变中央为一扩张的毛细血管,周围绕有皮肤色素减退的苍白晕,其直径为1-4cm。常在出生时既有,生后可急速的自然消退,至一岁半时消失,极少数可留下斑痕,现患儿皮疹与此不符合,可排除。
(2)毛细血管瘤:又名草莓状痣,表现为一个或数个鲜红色、柔软、分叶状肿瘤,压之不褪色。好发于头颈部,通常不在出生时出现,而是在出生后数周内出现,数月内增大,生长迅速,甚至可达数厘米。大多在1岁以内长至最大限度,以后可自行退化,数年内可完全或不完全消退,现患儿皮疹与此不符合,可排除。
(3)卡梅综合征(Kassabach-Memttphenomenon,KMP)是婴儿血管瘤的严重并发症,指血管性肿瘤合并血小板明显减少(60×10*9/L)及凝血功能障碍,这类血管瘤的瘤体较大,紫红色,质地硬,局部有瘀斑、出血点,甚至有DIC表现,患儿皮疹较符合,虽然现血小板未低于60×10*9/L,但不能排除,可做病理活检明确诊断。医院继续治疗,医院证实为卡梅综合征。
卡梅综合征多发于肩部、躯干、大腿和后腹膜等部位,如并发于重要脏器周围可致严重并发症。
丁香园站友
zyg曾给我们分享过一例以反复血小板减少,咳喘入院的婴儿,后明确为卡梅综合征,瘤体压迫口咽部,造成气道狭窄,反复咳喘,一侧肢体已经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状(皮肤瘀斑、出血点)。3.如何治疗?
如患儿出现DIC,应及时治疗,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等改善凝血功能,纠正DIC状态。
后期治疗,对体积小,解剖位置清楚,不涉及重要脏器的肿块,可进行手术切除。
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有报道应用明胶海绵、聚乙醇及金属弹簧等作为栓塞物介入治疗血管走向明确的血管瘤。
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口服普萘洛尔,亦有使用长春新碱、环磷酰胺、西罗莫司等联合化疗治疗,国内胡慧敏等曾报道使用甲强龙+VCR+CTX联合化疗,后肿瘤明显缩小。
病例报道和一些专家共识为治疗KHE-KMP提供了多种方法,但由于目前所知能够引起KMP的疾病多样,加上一些疾病发病率低,治疗停留在经验性基础上,给规范诊疗带来困难。因此,对于没有儿医院,建议在改善患儿凝血功能后,及时转入相关专科治疗。
本文作者:医院豫东南分院NICU李巍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儿科邹振庄
编辑:周萌萌
题图:shutterstock
投稿邮箱:zhoumm
dxy.cn推荐阅读:小儿发热伴皮疹,这13种疾病需掌握!
男童被咬后狂犬病发作身亡,狂犬病疫苗的这些问题需谨记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苏刚.卡梅综合征和卡梅现象[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1):1-5.
[3]胡慧敏张谊黄东生,等.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伴卡梅综合征1例报告与文献复习[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1):26-30.
[4]夏红萍,何振娟,朱建幸,等.卡-梅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J].,(2):-.
[5]袁斯明,沈卫民,王修坤,等.11例中国儿童Kasabach-Merritt现象的临床研究[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3):-.
[6]叶晓星,肖海,陶超,等.小儿口唇部血管瘤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3):-.
[7]黄雪美韦拔蒋永江,等.新生儿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合并卡梅综合征一例[J].中华儿科杂志,,(1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