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现场拯救闭塞两年生命线,为血
2023-9-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
伴随慢性病及老年人群的增加,目前我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数已超过60万。血管通路是维持血透患者长期透析的关键,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长期血管通路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人工血管移植内瘘、半永久深静脉导管三种常见类型。由于半永久深静脉导管容易导致感染、血栓以及中心静脉病变等并发症,大多数血透患者使用的为自体动静脉内瘘和人工血管移植内瘘。
因糖尿病肾病导致肾功能衰竭,x先生已血液透析治疗3年,由于自身血管条件不佳以及脑梗后遗留单侧肢体活动障碍原因,透析后在右侧建立了人工血管移植内瘘,使用仅半年多就出现了血栓以及流出道血管闭塞,此后x先生无奈下只能选择半永久深静脉导管维持透析,但使用1年多就再次出现导管引流不畅,需要反复尿激酶溶栓并严重影响了其透析质量。
如何能在最大限度利用原有血管资源的情况下让患者将透析继续下去呢?医院肾脏内科血管通路小组在余晨主任的指导下,由李江涛副主任医师带领小组成员积极商讨对策,面对复杂的病情,经过各种方案评估及利弊对比,决定尝试抢救这条闭塞了两年多的“生命线”。为了完善术前评估,血管通路小组多次进行查体、床边超声评估并进一步行中心静脉造影检查,最终制定了“开放+介入”下的杂合手术处理方案。
手术最终顺利进行,术中首先切开流出道行血管分离,并从流入道建立双向取栓通路,然后重建流出道静脉吻合口,再从流入道人工血管打通动脉闭塞端,回复人工血管血流,最后使用超声下球囊扩张技术,对人工血管动脉段及人工血管内进行逐步扩张。虽然手术过程艰辛,但是面对超声下恢复的彩色血流图像,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来了。除了血管通路小组的工作,血管通路护理小组也在血液透析中心王爱丽护士长指导下,合理安排围手术期透析时间及抗凝模式并提前设计血透穿刺方案。术后,血管通路小组仍坚持定期复查随访,伴随人工血管血流的逐渐恢复,x先生又出现了上肢肿胀的问题,这也都在预想方案之内会出现的正常并发症。随后,肾脏内科又积极联系介入科徐霁充医师进行多学科协作,在dsa下发现了导管置入后导致的中心静脉病变,在导管拔除后给予了及时处理,术后肿胀很快就消退了,这条闭塞已久的“生命线”终于再次重启了!
医院肾脏内科建立血管通路治疗小组及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并同介入科建立多学科协作,从术前评估、手术、术后宣教及随访为广大终末期肾病患者一体化解决血管通路问题,并建立紧急绿色通路介入处理血管通路紧急事件,可做到“当日住院,当日手术,当日透析”,近两年来血液透析中心无一例需紧急临时置管的长期血透患者。随着血透患者透析时程的显著延长,血管通路的维护越来越重要,血管通路的维护及护理工作也会任重而道远。在此,医院肾脏内科号召广大血液透析患者们要重视自己的“生命线”,做好定期评估,有问题要早发现,早检查,早处理。
图文
肾脏内科
编辑
宣传处
猜你想看
什么是肾功能不全
新冠肺炎是否会影响肾脏?
吃盐也是个学问活,莫再乱吃!
今天的药,你吃对了吗?——慢性肾脏病患者居家用药的注意事项
上观号作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