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快和走路慢的人,谁比较长寿英国研究二
2024/9/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百万创作者计划#
对于走路这一平常动作,曾经就有多个机构对其进行过专门的研究,有的人可能就会好奇,这有什么好研究的?说出来你可别不信,就是这个再普通不过的动作,居然与我们的寿命长短有关系。
在19年时,美国的《梅奥诊所学报》就曾表示,他们在做了长达七年的跟踪统计之后得出,走路速度快的人竟然能比走路速度慢的人平均长寿15年左右。另外,国际期刊《通讯生物学》也在22年发表过一篇文章,文章表示,步行速度快的人,体内细胞端粒的长度会更长,他们平均寿命要比步行速度慢的人长10-20年不等。
类似的相关研究还有很多,虽然他们得出的具体数据略有不同,但是最终结果却出奇的一致,那就是习惯快走的人要比习惯慢走的人普遍长寿,具体怎么回事,我们看看其中一篇权威研究是怎么说的。
一、影响寿命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寿命是指一个生物从出生到死亡的时间跨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人类寿命的关键因素可归纳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因素。
首先,寿命会受到遗传基因因素影响。遗传决定了个体的基因组成,在细胞分化和功能发挥中起着关键作用。许多基因与寿命相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长寿基因(longevitygene),长寿基因能够调控多个生物过程,如代谢、细胞修复和免疫功能等。例如,FOXO3基因与寿命长度相关,其参与调节了细胞应激反应和抗衰老途径。
另外,Telomere(端粒)的长度也被认为与寿命有关。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段重复序列,它会在细胞分裂时被磨损和缩短,当端粒缩短到一定长度时,细胞就会进入停止增殖状态,导致衰老和寿命的减少。
环境因素也对人体寿命产生重要影响。环境因素包括空气质量、水源、食物、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等。良好的环境能够提供充足的氧气、新鲜的水源和营养丰富的食物,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反之,恶劣的环境则会导致人体暴露于有害物质中,损害细胞和器官功能。
例如,环境中的PM2.5污染物,高浓度的PM2.5进入人体后,会经由呼吸道的吸收,进入到血液循环中。这些颗粒物可以通过直接进入血管内皮细胞或间接通过炎症因子的释放,引发心血管系统炎症反应。
这种炎症反应可导致血管壁的损伤,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导致血管狭窄和斑块形成,进而使得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最近就有研究表示,人体活动或许可以对人体的寿命长短产生影响,具体来说就是他们发现,走路快慢不同的人,他们的寿命甚至可以达到16岁之差。
二、权威研究:走路速度不同的人,两者衰老或差16岁根据上述的影响寿命的关键因素我们得知,细胞端粒在人类寿命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细胞端粒的长度可以从根本上影响人类寿命的长短。
最近,一项来自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研究表示,他们通过对四十多万人的步行速度以及寿命长短进行了观察性研究,步行速度不同的人,他们的细胞端粒长度居然有很大的区别。
相比于步行速度慢的人来说,步行速度稍快或快步行走的人群的细胞端粒要很长,通过分析发现,这种差距最多能够达到16岁之多,也就是说,快速步行的人群衰老速度会比其他人缓慢约16年之久。
具体的原因我们需要先理解细胞端粒的基本功能和结构。细胞端粒是由DNA序列和蛋白质组成的帽状结构,它们位于染色体末端,充当了保护染色体末端免受损害的"保护帽"。在DNA复制的过程中,细胞端粒会被消耗一部分,这被称为“端粒缩短”。
端粒缩短与细胞衰老密切相关。当细胞端粒缩短到一定长度时,细胞进入“危险状态”,没办法再进行分裂和修复。这会导致细胞功能下降,最终引发组织器官功能减退,加速衰老过程。因此,细胞端粒的长度可以视为一个衡量细胞生物学年龄的指标。
而步行速度与细胞端粒长度之间的关联可能涉及到多个生理和健康因素。其中,步行速度通常是整体健康状况的反映,较快的步行速度可以表明更好的心血管健康、肌肉功能和代谢状态,这能够减少身体对氧化应激和炎症的负担,有助于维持较长的细胞端粒,减少因细胞损伤而产生的修复、分裂。
因此,步行速度较快或能够保持较快步行速度的人群,通常会更加长寿一些,只要正确的进行,这种方式或能成为一种不错的延缓衰老的方式,但是医生提醒,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快走。
三、医生:快走并不适合所有人,要理性看待快走虽然可能对延长寿命有一定帮助,但由于个体差异以及特定的健康状况,有些人可能不适合进行快走训练,例如心血管疾病患者、骨关节病患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等。
我们以心血管疾病患者为例说明,首先,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他们通常本身的心脏负荷就较大,快走训练会进一步加强心肺系统的负荷,增加心脏的工作量。
在快走时,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供应,心脏需要增加心输出量来满足全身器官的需求。然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脏功能已经受损,无法承担过大的负荷,过度的快走锻炼会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容易诱发心脏病发作,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其次,在正常情况下,锻炼时心脏收缩压会升高,而心脏舒张压则会降低或保持不变。然而,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他们的血管已经存在一定的狭窄或堵塞情况,血液循环不畅。
快走训练会增加血管的张力,导致病变血管的压力过高,容易导致血管破裂或形成血栓,进一步阻塞血液流动,加重心血管疾病的病情。
最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体力和活动耐力一般较低。快走训练会要求患者达到一定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但由于心血管疾病的存在,患者的身体机能和心肺功能已经受到限制,无法达到快走所要求的水平。此时进行过度的快走锻炼会导致患者体力不支,无法维持心脏功能的体力支撑,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
因此为了安全起见,在制定运动计划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需要时可在进行任何体力活动之前先进行心电图、血压等医学检查,以确保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总结
综上所述,步行速度与细胞端粒长度之间的关联可以通过多种生理和健康因素来解释。较快的步行速度通常反映了更好的整体健康状况、规律的锻炼习惯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因素都可以有助于维持较长的细胞端粒。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快走,在进行快走训练之前,应该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和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以保证健康与安全。
[1]张红倩,王巍,代新年,等.衰弱状态和步行速度对老年人下肢关节运动学特征的影响[J].医用生物力学,.
[2]刘伟[1],闫海洋[2],赵跃[1],等.高血压大鼠肝脏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及其相关性[J].广西医学,,40(2):3.
[3]胡文祥,马密霞,李博.人类与动物最长个体寿命估算研究TheLongestIndividualLifeEstimationofHumansandAnimals[J]..
[4]Cawthon,RichardM,Smith,etal.Associationbetweentelomerelengthinbloodandmortalityinpeopleaged60yearsorolder.[J].Lanc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