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专家联手高难救治操作赢得患者5生的

2025/6/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index.html
六省区市10家医院的12名专家联手高难救治操作赢得患者5%生的希望长江日报记者孙笑天通讯员王敏“成了,成了,患者有了生的希望!”3月21日晚8时20分,医院仁医楼13楼ICU外走廊内,几名重症医学科专家笑得像孩子一样,为刚刚成功完成的VVA-ECMO(体外膜肺氧合的最高形式)操作互相祝贺。3个小时前,来自北京、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内蒙古六省、自治区、直辖市10家医院的12名呼吸、重症、心外等学科的专家联手,用全球最高生命支持仪器VVA-ECMO为一名已经休克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争取5%生的希望。3月19日晚,一名70岁男性患者,带着VV-ECMO(体外膜肺氧合)医院医院。转入后,患者持续高烧,血压降至危险值。“VV-ECMO替代的是患者的肺功能,当患者血压降至危险值,预示着他的心脏也不行了,全身缺血、缺氧。”医院心外专家陈怀东说,“这个时候,单纯的VV-ECMO已无法将患者的生命留住,必须上VVA-ECMO,这是全球最高等级的生命支持仪器。”“上VVA-ECMO,患者将有5%生的希望,但如果不上,今天晚上,人就要去世!”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胡明说,“为了这5%的希望,我们要尽%的努力。”开展VVA-ECMO是一项操作难度极高的救治行动。为确保稳妥,21日下午两时许,来自医院、医院、医院、安徽中医院、医院、中科大附一院、蚌医院、医院、内蒙医院、医院等6省区市10家医院的12位呼吸、重症、心外等学科的顶尖专家,医院ICU,多学科配合商讨救治方案。现场,12名专家还与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医院副院长童朝晖进行视频商讨。童朝晖认可他们的方案,他叮嘱专家们操作前要进行充分评估。为5%生的希望12名专家联手高难救治操作筑起生命屏障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医院收治了病情最重的一批患者。这些患者的肺部被病毒严重破坏,单价百万元的EC-MO,因为能够替代患者的肺功能,而成为新冠肺炎患者最后的生命屏障。胡明说,用了VV-ECMO的患者,约有5%可能用到它的升级模式,即VVA-ECMO。前者是为患者提供肺功能,后者是提供心、肺两个器官的功能。给患者上VV-ECMO,需要在患者的股静脉、颈静脉上插管,这已经是高难度的操作了,而给患者上VVA-ECMO,则是在前者基础上,再给患者的股动脉上插一根管。“医院,能进行这项操作的凤毛麟角。”胡明说。陈怀东表示,操作的难度有很多:一是,把一根8毫米的管子插入1-5毫米的血管内,插入难度大;二是,如果患者血管钙化严重,还可能冲破血管,造成崩管;三是,动脉切开,止血难度很大;四是,必须在一分钟能完成模式转换,否则会造成供血中断。重症专家轮番上阵为了确保万无一失,12位专家经过反复研判,预测操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设定相应的补救措施。他们还根据各自的学科优势,进行了细致分工。下午5时左右,胡明与患者家属进行了沟通,说明操作的风险,取得家属同意后,专家们进入ICU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经过充分论证,操作正式进行。操作可谓一波三折,闷热的防护服外加紧张的气氛,操作几分钟,护目镜和面屏上就模糊一片,众人只好轮流进出ICU,透气和更换装备。患者血管条件很差,四五个重症专家轮番上阵,试了各种手段,微创穿刺插管却屡屡失败,患者一度到达濒危境地,危急时刻,第二套方案启动,心外科专家陈怀东上场,采用外科手术方式切开患者皮肤,把股动脉暴露出来,之后再进行插管。“模糊的护目镜很难看清,大家要靠经验和手感,但手术完成得非常漂亮。”胡明说。晚8时15分,经过约3个小时的奋战,VVA-ECMO操作圆满成功,胡明走到护士站前,隔着玻璃,向焦急等候在护士站里的医护人员比了一个“OK”的手势。8时20分,参与操作的专家们陆续走出ICU,他们的头发身上的工作服全都湿透了。“成了,成了,患者有了生的希望。”胡明和专家们激动地说,患者的氧合指数达到由操作前的50%升至%,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胡明表示,“就像一个溺水将亡的人,我们给了他一个救生圈。”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gpm.com/jbzd/153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