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大一院重症医学科荣获辽宁省巾帼文明

2024/2/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4699918.html
<

近日,辽宁省妇联为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创业创新等经济社会发展中建功立业,特别是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一线、疫情防控一线,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授予辽宁省巾帼文明岗、辽宁省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中国医院重症医学科被授予辽宁省巾帼文明岗称号。

中国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年,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科室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是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辽宁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辽宁省重症护理专业主任委员单位。年被授予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单位。、连续两年复旦大学中国重症医学专业声誉排行中名列全国第五、东北地区第一,是东北地区领先的疑难重症患者诊治中心。科室同时承担辽宁省重症医学质控中心及辽宁省重症与灾害医学中心的工作,曾获得辽宁省青年文明号,辽宁好人最美医师团队,辽沈晚报“最美护士团队”,中国医科大学三八红旗集体,中国医科大学五四青年奖章(集体)等荣誉称号。

砥砺前行终不悔,不负韶华走梯航

十八年来,科室不断发展,梯队建设日趋完善,现有重症医学专职医护人员名,团队中女性比例占87%。医生团队28人,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并获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科资质。护理团队92人,大专以上学历占比99%,其中获重症专科护士资格34人、国际造口师、造口伤口专科护士各1人、PICC及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穿刺术资质证书3人、重症超声规范化培训项目合格证书5人。

科室目前设立四个病区(内科病区、外科病区、浑南病区、移植病区),开放标准重症监护床位42张。拥有国际国内领先的多种生命支持设备如ECMO、IABP、多种机械通气、血液净化设备及心脏超声等。能够对各种急危重症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以及呼吸、心脏、肝脏、肾脏等多器官支持、营养免疫调理、重症感染防治等诊治手段,保证重症患者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救治,恢复健康并重返工作岗位,创造极大的社会效益。

厉兵秣马巾帼战,临危受命赴国殇

近年来,科室积极承担对口帮扶任务,付诸大量工作。并在多次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救援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科室现有2名护士担任国家紧急救援队队员。年1月,章志丹副主任光荣地加入中国医科大医院的专家组。在延安执行帮扶工作的三个月期间,克服重重困难,医院重症医学科完善病房建设,规范理论实践,多次指导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得到了院领导及同事的高度赞赏以及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护士长倪冬姝在“甲流”期间,临危受命,负责管理临时组建的“甲流”病房,直至疫情结束。周丹护士长工作20年来,工作勤恳、成绩斐然,多次获得院、校、市、省各级荣誉。同时担任中国医科大医院的专家组成成员,在延安工作期间,医院重症医学科名誉护士长。她在延安工作的先进事迹被发表在延安卫生局主办的《延安卫生》杂志上,题目为《用爱守护生命的港湾》。

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疫情肆虐,中国医大一院重症医学科巾帼团队奋勇向前、勇挑重担。章志丹副主任和周丹护士长第一时间带领救治小组进驻辽宁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中心沈阳中心(传染病院),负责该中心8名重症患者(1例危重症)的救治工作。目前8名患者已全部治愈出院。倪冬姝护士长积极统筹护理人员及医疗物资,保证前线及后方工作的顺利运转。同时与朱然副教授共同带领辽宁省新冠肺炎ECMO应急小组,在完成沈阳中心一例危重症患者的ECMO治疗后,驰援朝阳救治中心为一例危重症患者再次展开ECMO支持治疗并守护在患者身边。李旭教授带领新冠肺炎机动小组,多次赶往省内各集中救治中心参加重症患者救治工作。梁英健医生与林晓辉护士长共同坚守中国医大一院本部,在医护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保证了抗疫期间科室的医疗工作质量。疫情期间,及时为一例重症心肌炎患者实施了VA-ECMO+CRRT治疗,为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进行VV-ECMO治疗,两例患者的救治都获得了成功。科室目前已有三十余名女性医护人员奋战在抗疫的最前线,她们迎难而上、并肩奋斗,守卫家乡,戍卫祖国!

进驻辽宁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中心沈阳中心开展救治工作

坚守本部,保证科室医疗工作质量

欲穷千里需望眼,长风破浪心毅昂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成绩只代表过去,未来的路还很漫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始终是中国医大一院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目标。科室坚定不移地抓好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加强职工政治业务学习,继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打造一个团结、务实、和谐、向上的团队。坚持秉承“团结、进取、求实、奉献”的宗旨,发挥科室专业优势,全力保证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让更多的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规范的救治,提高生命质量并重返社会,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继续加强新技术发展,推进信息化建设,抢占智能重症的制高点。加强学科建设,人才梯队建设,通过人才培养、新技术开展、重症智能医疗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临床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科室也将夯实科研基础,继续加强成果建设。致力于重症患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深入、系统探讨脓毒症凝血功能及微循环障碍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病理生理机制,完善普通肝素治疗脓毒症DIC的全国多中心研究,以及重症患者急性期宿主反应、慢性期(PICS)相关多中心临床研究。科室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国家、省、市科研课题的申报,提供青年教师与其他兄弟院校的学术交流,举办学术沙龙等一系列活动,提高重症医学科的科研水平。在教学方面,科室重视研究生临床及科研能力的培养,立足于临床,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鼓励学生加强实践,青年教师更是身体力行,加强与学生交流,指导学生的临床实践。

重症医学科,一个既特殊又普通的科室、一个繁忙又肩负重任的科室。在平凡的岗位上,巾帼姐妹们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服务每一位重患,对待每一颗心灵。精诚妙手心尤在,只愿家国盛安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gpm.com/yfzz/137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