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癌也可能致癌如何打破这样的治疗ldq
2020-10-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近日,徐克成生命健康热线以癌症治疗「金标准」为主题,引出对几个问题的探讨:要不要迷信国外治疗?坚持标准化治疗还是个体化治疗?治癌的治疗,也可能致癌,这样的治疗“悖论”该如何破解?小编将徐克成教授直播内容整合编写,献给各位。
国外治疗,真香吗?
许多经济条件好的中国人,得了癌症后爱往欧美国家跑。T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几年前,徐克成教授在国外参加学术会议。一位华人朋友恳请他去见一位“无奈又无助”的病人T先生。T先生患直肠癌,在国内做了些治疗,效果不理想,通过移民到了加拿大。他期盼着那边发达的医疗水平能让自己绝处逢生。
结果让T先生大失所望。不但看病的程序繁琐,给出的化疗方案也与国内别无二致——都按“指南”办事。而且治疗不能办住院,每天坐在门诊打化疗,这让在国内“养尊处优”惯了的他极不适应。关键是治疗效果很不理想,T先生悔不当初:“早知如此,何必大费周章来加拿大!”
T先生的故事,让徐克成想起了12年前从丹麦来的一位女病人。
年2月初,徐克成的邮箱里收到来自丹麦一个名叫丽拉的邮件。她是一位22岁的姑娘,年5月被诊断为骨肉瘤,部位在第6-7胸椎。接受了手术,9月起接受放疗直到12月,但就在这时发现多发性肺转移。她的母亲是麻醉医生,于年1月带她医院,此时她下肢瘫痪。她接受了高剂量化疗和DC疫苗生物调节治疗,下肢康复,肺部转移灶也大幅减少。到了年12月,CT显示右肺转移瘤愈来愈大,左肺出现新的转移灶。年1月,她发生严重肺部感染、左侧气胸和胸腔积液。抗感染后好转,但右肺转移瘤长至2.5厘米大小。希望得到徐克成帮助。
医院从未接受过丹麦患者。对于远在北欧的丹麦,过去他只是从安徒生童话中知道这是一个神秘的富足国家,医疗水平在世界排名比中国要高。
他回了邮件,说:对她这样一位花样年华的姑娘十分同情,由于肿瘤已发展到了这个地步,而且她已接受了许多治疗,目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不多。但如果能针对她具体情况,将各种方法集中起来,综合地、个体化地治疗,也许有一定效果………
两个星期后,丽拉在她母亲的陪医院住院。她接受了血管介入、经皮冷冻和联合免疫等多种治疗。一个月后PET-CT检查,全身已无肿瘤证据。2个月后,胸壁上和肺内又有新的转移灶,再次冷冻后被清除了。
年3月份,她从丹麦发来邮件,准备和她母亲一起出席将于8月在深圳召开的“国际肿瘤新技术治疗研讨会”,并建议我邀请她的美国医生PetAnderson教授出席和演讲。
一个月后,徐克成突然接到PetAnderson的邮件,说丽拉不幸去世了。她死于化疗引起的曲菌(一种真菌)严重感染,不是死于癌。Anderson教授为了强调“不是死于癌”,特地在英文下面打了横线。
徐克成感到很心痛,因为在4个月前丽拉最后一次从复大出院时,他曾对丽拉和她的母亲建议:不要化疗,一方面这种肿瘤对化疗不敏感,二是以前做过化疗,肿瘤细胞已产生耐药性。她的白细胞一直较低,一旦化疗后并发感染,后果严重。并希望她坚持免疫治疗。
不知道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接受的化疗。这固然是她自己的决定,相信也是丹麦医生的选择。
不放弃,出奇迹
年11月22日,羊城晚报以《谁愿资助铭仔切巨瘤?》为题刊登了一个6岁男孩的不幸遭遇。
铭仔家在怀集县泰来镇东区二度村。一年多前,铭仔下巴长了一个小瘤,先白果大,一个月后长得像鹌鹑蛋一样大。最近两个月,瘤子己成长和铭仔的头部一般大小了。医生认为是血管瘤,无法手术。
当天下午4时,在羊城晚报记者陪同下,徐克成派人驱车公里,医院。
肿瘤从颈前部长出来,己将铭仔的牙床和口腔底结构破坏。他的上下颌的牙齿己无法合拢,嘴仅能张开2公分,进食非常困难,每餐仅食稀粥。铭仔体重从原来38斤下降到30斤。患儿面色苍白,表情呆滞,不愿意说话,也发不出声音。
给铭仔做了X线和CT检查,发现肿瘤内有牙齿,穿刺发现肿瘤内有皮肤,找到恶性细胞。诊断为恶性畸胎瘤。
面对这样一个幼小的脆弱的生命,徐克成与他的同事一度束手无策。会诊认为:第一,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根治方法,但铭仔肿瘤太大,己侵犯整个口腔底部,如果切除,术中出血量将会超过0毫升,而铭仔全身血液不超过毫升;第二,手术需要插管麻醉,肿瘤在颌下颈部,不能气管切开,鼻口腔插管也很困难,如何麻醉?第三,肿瘤本身是恶性的,预期生命不超过1年,即使手术成功,可能也难以长期生存;第四,肿瘤性质是肉瘤,对化疗不会敏感,而且患者的全身情况也难以耐受化疗。
推己及人,铭仔太可怜了。常规治疗不行,只能采用非常规的手段。铭仔接受了介入治疗。2周后,铭仔的肿瘤开始变软,接着给予放疗加热疗。其后,几经波折,多次抢救。一年后,年11月6日《羊城晚报》刊登照片新闻:“铭仔变靓仔”。
积极有效的治疗,拯救了铭仔的生命,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带来了副作用。随后几年,铭仔又查出下颌骨恶性肿瘤和良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
癌症放射治疗原理是依靠射线对细胞的强大破坏作用,将放射线聚焦到癌症组织破坏癌细胞,但由于射线对细胞并没有特别的选择性,照射到正常组织也会导致癌症周围组织被误伤。放射治疗中,射线产生的大量自由基也是破坏癌细胞和误伤正常细胞的共同基础。
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即癌症治疗中的“悖论——有效的治疗杀灭了癌细胞,同时又可能诱发正常细胞恶变。
有没有可能避免铭仔式的不幸?
近年来发现,氢气是一种选择性抗氧化剂,能中和强毒性活性氧自由基,减少放射性氧化损伤,在理论上用氢气抗辐射损伤也存在可能。中国和日本学者的大量基础研究发现,氢对各种放射损伤都具有防治效果。
在一位起死回生的晚期癌症病人,氢的效用似乎体现得更淋漓尽致。
潘女士,年12月被诊断有胆囊癌(T3N1M0期IIIA)。胆囊原发肿瘤8.0×3.9cm,伴多发性肝门淋巴结侵犯(最大者4.7×3.6cm)。曾接受不可逆电穿孔消融和化疗。9个月后肿瘤原位复发伴肝内和肝门部、胰头周围多发性淋巴结转移,并侵及十二指肠,引起上消化道梗阻,于年9月20日被医院。当时的她已极度衰竭,频繁呕吐、不能进食,还伴有严重的贫血。潘女士还患有风湿性心脏病,曾接受过二尖瓣瓣膜置换术,心功能不全;空腹血糖长期升高,最高22mmol/L,需每天应用胰岛素注射。血液肿瘤标志物CA19-9、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全部升高。除了接受静脉营养、输血、强心、抗感染等全身支持治疗,以及胃肠置管引流外,无法接受任何常规“抗癌”治疗。除了等待死亡,似乎别无选择……所幸,她五个孝顺的儿子坚决不放弃,一心要救母亲。天无绝人之路,就在这时,小儿子黄先生得知徐克成教授用氢气控癌,自主弄来一部氢氧雾化设备,让母亲每天坚持吸。初时每天吸入2小时,逐步增加,一个月后增加到6小时。1个月内,胆囊和肝脏肿瘤有所增大,CA19-9、AFP和CEA上升,但潘女士自我感觉好转,外周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上升,输血次数减少。继续吸氢至2个月后,她呕吐减少,拔除胃肠管,开始进食。3个月后,她竟能下地行走,恢复正常饮食。血液红细胞、血红蛋白上升至正常水平,肿瘤标志物完全降至正常!此后多次随访,潘女士病情稳定,状态良好,体重增长,生活如常。·END·
徐克成关爱健康工作室长按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