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5516例猝死者后,发现猝死规律易猝

2024/9/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在突发死亡的原因当中,猝死是仅次于自杀和意外事故的第三大杀手。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猝死」时,总会有一种无能为力的遗憾。所以,真的只能任由其到来吗?

01用生命总结出来的规律,易猝死的人有4个共同点!

《中国急救医学》期刊上刊登过一篇研究——《我国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该研究对例猝死者的尸体进行解剖分析,发现猝死里藏着这些规律!?高血压患者最容易猝死高血压人群是猝死的重灾区,有既往病史的猝死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达到37.95%。紧随其后的是心脏病(30.02%)以及糖尿病(23.79%)。高血压患者的血管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其脆性逐渐增加。如果血压突然上升,很可能造成血管破裂出血,发生猝死。有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30岁时发生心源性猝死的终身风险比血压正常者高约30%,血压每升高20/10mmHg,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增加20%。?一半以上猝死发生前太累、太激动根据研究,在诱发猝死的因素中,情绪激动占25.66%,劳累占24.53%,这两大因素加起来占了一半以上。情绪激动时,很可能会诱发心梗、心律失常,引起猝死。此外,还会影响到大脑、肺部以及乳腺的功能。如果说情绪激动是对身体的突然打击,那么疲劳就更像是“温水煮青蛙”,对身体的伤害逐渐累积,最后爆发。?头号杀手——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指的是由心脏引起的猝死,是猝死的一种类型。在这例案例中,心源性猝死共例,占总数的57.76%,其中又以冠心病猝死最多。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数据,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居全球之首,高达55万,相当于每分钟就有一人因此倒下,而目前我国猝死抢救成功率却不足1%!?31-63岁的人群最应该警觉31-63岁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峰,比其他年龄段更高发。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社会压力大,再加上加班,熬夜、应酬、饮食不规律等情况,容易导致“三高”,出现以冠心病为首的心源性猝死等。因此,这个年龄段的人更应该注重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果有心血管方面的问题,务必及时就医,谨遵医嘱。

02若能回到猝死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1.留意身体发出的信号!在猝死发生前的几个月,身体每会发出警报,只是表现太细微或者你没当回事。猝死前驱期第一阶段头晕、胸闷气短、记忆力下降、不能集中精神,就要警惕,你已经过劳了!现在还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及时调整作息,休息好了,就能恢复!第二阶段总是感冒,反复胃肠道症状,说明身体已经疲惫不堪,免疫力和各个器官受到了影响。这个时候赶紧休息,健康作息,还能活蹦乱跳。第三阶段身体极度疲惫,休息也不能得到缓解,出虚汗,睡眠也出现问题,说明你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糖浓度持续下降,器官缺氧受损了。这时必须高度戒备,医院检查+停止作死!第四阶段极度疲惫无力、气急气短、明显心慌胸闷、身体各处疼痛,是猝死的常见表现。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止一切行为,火速就医。如果你抱着侥幸心态,对这些警告不以为然,就很有可能错过自救期,来到猝死终末期,此时心血管状态出现急剧变化,随时可能猝死。2.做好预防工作前驱期的有些症状特异性不高,不太容易区分,因此,除了识别危险症状外,还提倡大家做好预防工作,以下的几点建议可能会有帮助。生活方式:结合自身情况,合理调整生活方式,保证睡眠充足,戒烟戒酒,合理饮食。情绪:调整心态,保持平和,不过分紧张压抑。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在工作生活中要注意休息,合理分配工作时间。体检:做好定期体检,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或者曾经有这一疾病的病史的人群,一定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gpm.com/ysbj/144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