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quot血管瘤quot的诊断

2016-1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脾脏血管瘤脾脏血管瘤(spleenhemangioma)为脾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尸检发现率为0.3%?14%。好发年龄为20?60岁,成人以海绵状血管瘤多见,儿童多为毛细血管瘤;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肿瘤生长缓慢,病史可长达数年。1

1.瘤体较小者,一般无临床症状,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瘤体较大者可有腹胀表现。

2.超声检查:超声表现多样,可为花斑状低、等或高回声。

3.X线检查:可见脾区斑点状、星芒状钙化。

4.CT表现:平扫为低密度占位性病变,轮廓清晰,多为单发,也可多发。大血管瘤中央有瘢痕形成,表现为更低密度区;内有出血时,呈高密度;有钙化时,表现为散在的点状、星芒状钙化点或者肿瘤边缘线样钙化。增强扫描与肝血管瘤表现类似,小的血管瘤可于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大的血管瘤动脉期肿瘤边缘呈粗斑点状强化,逐渐向中心充填,延迟后与正常脾脏密度一致。

2

1.类似于肝脏海绵状血管瘤,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且随TE时间的延长,信号强度递增,显示“灯泡征”。病灶一般边界清晰,信号均勻(图1A、B)。

2.肿瘤中心有血栓形成、瘢痕存在时,可在T1WI表现为更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

3.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边缘呈粗斑点状强化,逐渐向中心充填,表现为“快进慢出”特征(图1C-E)。较小的血管瘤也可于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

图1脾脏血管瘤

A、B.T1WI和T2WI脾脏内见类圆形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显著高信号,信号均匀,边界清晰;C?E.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轻度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对比剂逐渐向病灶中心充填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







































白癜风治疗用什么方法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看的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gpm.com/ysbj/34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