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帅小伙工作时突然抽风元凶竟是颅
2016-1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家住兰陵县的魏先生年仅20多岁,长的非常帅气,平时身体很棒,很少生病,入院的前一天魏先生还像往常一样上班,并没有什么异常,不过当天天气比较炎热,魏先生工作时出汗很多,在没有什么先兆的情况下,他突然感到身体不舒服,然后四肢就开始抽搐,紧接着就失去了意识,口吐白沫,大家被当时情形吓坏了,赶紧拨打了急救电话,医院抢救,大约10分钟后,魏先生逐渐清醒过来,在急诊科进行头部CT检查后发现右额叶高密度影,行头部磁共振平扫检查提示:脑血管畸形可能,此时医院,医生建医院就诊,入院以后完善头部MRA+SWI检查,考虑海绵状血管瘤可能,不除外静脉畸形,遂行DSA检查,脑血管造影结果未见明显异常,紧接着孟院长主持病例讨论,经科室讨论后,由王主任主刀为魏先生实施了“经右额入路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手术非常成功,魏先生术后恢复的很快,拆线后就出院回家,至今没有再犯病。
图一:磁共振显示右额叶巨大的海绵状血管瘤
图二:磁共振矢状位显示海绵状血管瘤已累及脑室
图三:脑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动静脉血管畸形表现
图四:术中打开硬膜可以看见蛛网膜下就是“元凶”海绵状血管瘤--像桑葚一样
图五:术中切除海绵状血管瘤最大径足足有4cm!!!
图六:术后复查的头部ct,完整切除,无残留!脑室系统完整
图七:最后附上帅小伙照片,我感觉头部包的也很漂亮:)
最后科普一下:海绵状血管瘤,应该称海绵状畸形,而非肿瘤,是由大的窦状血管间腔聚集而成,血管之间没有正常的神经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常表现为癫痫,神经功能缺失和出血.约90%的病变发生在幕上,10%发生在后颅窝.CT表现为高密度及部分钙化,增强后呈轻度均质强化,或无明显强化,这主要取决于有无些栓形成.海绵状血管瘤一般无占位效应和周围水肿,除非病变有新进出血或增大.MR把影像和临床及病理相结合进行分类,I型以亚急性出血为特点,T1加全表现为中心高信号(高铁血红蛋白),T2加全高信号变为低信号,周围有很低信号环.II型病变为局限性不同时间的出血和血栓形成,周围有神经角质增生和含铁血黄素沉积.T1和T2加全图上表现为中心高低不均质信号,周围为低信号环.这种病变在临床上常为活动性,血栓形成和出血反复出现.III型病变为慢性非活动性病变,病变及病灶周围残留的含铁血黄素在T1和T2加权上呈低信号.IV病变在T1和T2加权图上很难显示,梯度回波MR扫描容易显示,表现为小点状低信号.典型的海绵状血管瘤,约占脑血管畸形的5%-10%。最常见于大脑皮层下深部白质及小脑,脊髓等,本质上属于错构瘤,有生长的能力,病灶内血栓机化,再加上反复少量出血形成肉芽组织增生而形成。肉眼上该瘤为一团层层堆积在一起的海绵状薄层血管间隙,呈桑椹状,与周围分界清楚,内部含有含铁血黄素沉积,T1WI中等或略高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中夹杂低信号,周围含有含铁血黄素(低信号)环。(特征性改变)主要与AVM鉴别:AVM多数为不规则状,而海绵状血管瘤呈圆形。在增强MRA上AVM可见供血及引流血管和畸形血管巢。而海绵状血管瘤则无此征象。
颅内血管畸形分类:1,毛细血管扩张症2,海绵状状血管瘤3,AVMorAVF;4,Galen氏静脉畸形5,硬膜AVF6,综合症合并(如Sturge-weber综合症)。
医院神经外二科位于医院医院(原医院),住院处4楼,拥有固定床位45张,科室现有医生11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及主治医师8人,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2人博士在读,近年来在孟凡国院长带领下,科室正在高速发展中,收治病人总数及手术治疗效果,每年都上一个台阶,科室发展以尽最大努力为病人解除病痛为工作重心,注重科室人才梯队建设,努力提高对神经肿瘤、脑血管病、脊柱脊髓病变的诊疗及手术技术,多次选派优秀医院进修学习,医院进行业务交流学习,邀请国内外顶尖神经外科大师来我院会诊手术,在提高我院神经外科疾病诊疗及手术水平的同时,还能够让沂蒙老区人民不出临沂就能接受到国内外最顶级的治疗水平,神外二科全体医护人员秉承上医者治未病的理念,但愿人间无疾病,何妨架上药生尘,竭诚为您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
门诊时间:孟凡国主任医师:周五全天
于建军主任医师:周一全天
李冰主任医师:周四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