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些痣会癌变
2017-3-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小时候看的电视剧里,总有失散多年的母子靠胎记相认的桥段,所以一直因为自己有胎记有点雀跃,妈妈再也不担心找不到女儿了!咳咳扯远了...我们今天就谈谈胎记本身,不看不知道,有的不显眼的胎记居然有变成癌的可能!胎记其实也是“痣”的一种 我们都习惯把孩子生下来就有的,带颜色的那块皮肤叫做胎记,但它其实是“痣”的一种,“胎记”分类很多,总的来说可分为色素型(黑)和血管型(红)两大类,赶紧往下看,对应着看看自己或者孩子的胎记是哪种。黑色的规则凸起——先天性色素痣记住这些征兆,筛出可能的恶变 出生时候就有的痣称为先天性色素痣,一般是黑色或者深黑色,部分先天性色素痣刚出生时不高出皮面,境界清楚,随年龄增长会逐渐高出皮面,有的人的痣上还会长出毛发。 良性痣的大小、颜色稳定,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发生恶变的可能性极小(远小于1%),大家不必过于担心。但当痣的体积在原来的基础上迅速增大,颜色突然加深或变得不均匀,大痣周围出现很多小痣,或有出血、破溃、痒、痛等症状时,就必须提高警惕,医院做检查看看是不是恶变了。眼睛附近、眼白、脸上的黑色胎记——太田痣多数不会自愈,青春期会加重 太田痣是另外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黑色”胎记,胎记多为褐色、青灰、蓝色、黑色或紫色斑片,可成网状或地图状分布,偶有结节出现。常常长在一边脸的上下眼睑、颧骨还有脸蛋上,有的孩子在同侧脸的眼白(巩膜)上都“青染了一块”,比较严重患者,额头、头皮、鼻翼和耳部都会被胎记侵占,还有极少数人两边面颊同时都有太田痣。 约一半左右的孩子出生后就会出现,另外一些多在1岁以内发病,还有少数人会出现的比较晚,甚至在青春期后才出现。多数不会自愈,青春期时可能有加重风险。凸起的红色、青紫色肿块——血管瘤只是听起来比较可怕 血管瘤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位于皮肤表面的草莓状血管瘤,多表现为凸起的鲜红色质软肿物。通常在出生后数天或数周出现,其中高危型血管瘤会对患儿产生影响,需要结合患儿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来判断后决定治疗方案。另一种是位于皮肤深处的血管瘤,看上去是青紫色或淡蓝色的,这一型血管瘤有合并血管畸形的可能。 血管瘤是否需要治疗必须让专业医生进行评估,有时光看一张照片不能很快得出结论,需要家长提供详细的病史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下这些部位的血管瘤更容易引起并发症:如位于眼周围,可能影响视力发育;如位于鼻部,可能引起鼻外形损害;如位于气道周围,可能因为生长迅速造成气道阻塞而引起患儿慢性缺氧,甚至窒息;倘若同样大小瘤体位于四肢、躯干等部位,可随诊观察。瘤体位于外阴、肛周、颈部、腋下等易受摩擦部位血管瘤,应注意预防溃疡和继发感染发生,也需要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积极治疗。 小小的“痣”背后的学问可太多了,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拿不准孩子的胎记是哪种时,一定要及时问问医生,可别因为粗心大意耽误了病情。
↓↓↓点击“阅读原文”↓↓↓名医当面给你指导!
白癜风治疗权威医院西宁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