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访谈得了这个病犹如颅内装了不定时
2018-7-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专家简介
邓钢: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任欧洲放射学会会员,国家脑卒中防治委员会缺血性卒中专委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放射学组委员,中华介入放射学组神经介入放射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苏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全国医师协会介入分会委员。擅长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如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外周血管性疾病如血管狭窄、血管畸形、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各系统良性、恶性晚期肿瘤的介入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良、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尤其擅长动脉瘤、动脉狭窄、血管畸形及各系统良恶性肿瘤的介入微创治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脑血管疾病患者在逐年增加。如何有效、及时地对这部分病人进行干预治疗?本期名家访谈,我们专访了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主任医师邓钢,请他来和大家谈一谈。
脑动脉瘤犹如不定时间炸弹
一般来说,脑血管病分为出血性病变、缺血性病变、其他病变,其中缺血性病变约占60-70%。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邓钢主任医师介绍说,出血性疾病主要包括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等;缺血性疾病有脑梗塞、颅内外动脉狭窄、动脉夹层、急性脑梗塞、静脉窦血栓或狭窄等。这些疾病,都是介入治疗的诊疗范围。不开颅,损伤小,细微刀口解决挽救生命大问题。而小血管的闭塞,则不需要介入治疗,只需药物保守治疗即可。
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不得不说说危险系数极大的脑动脉瘤。脑动脉血管瘤的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随时威胁着生命。在动脉的分叉处血管壁长得比较薄弱,当血压升高时,这些薄弱处就容易鼓出囊状的瘤,但这不是人们常说的“肿瘤”,而是一种血管瘤。在头部剧烈摆动、猛地弯腰或起身、用力排便等情况下,动脉瘤有可能突然破裂,形成脑出血,大量血液涌入大脑底部,形成颅内血肿,严重时形成脑疝可以致死。
一般来说,大多数先天颅内动脉瘤患者可终生安然无恙,只要不破裂发作,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对于有长期的高血压病史、经常出现头疼现象、有脑动脉瘤家族病史的患者,进行无创的MRA血管成像检查,排查脑动脉瘤情况,不要等到动脉瘤破裂再做处理。
介入手术是治疗脑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将很细的微导管进入脑动脉瘤内,放置特制的很细很柔软的微弹簧圈,“另外还有密网支架、覆膜支架等新兴技术,并发症低。”邓钢介绍。
发病6-8小时卒中患者需介入治疗
据邓主任介绍,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大脑中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或者基底动脉狭窄等,常见的后果便是发生脑卒中。脑卒中的致死和致残率很高,无论是脑梗死还是脑出血都有一个抢救的黄金时间,脑梗塞时应抢救脑组织,避免坏死,及时恢复血流。发病4.5小时内的静脉溶栓治疗和6-8小时内的介入取栓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方法。如果能在发生脑卒中3小时内就接受溶栓治疗,超过50%的患者会康复或部分康复。医院,越早进行脑血管开通效果越好。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宜早不宜迟
邓钢主任医师特别提醒说,脑血管病介入微创技术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通过导管进入血管内腔直接到达脑部血管,然后利用导管输送诊疗剂或器械对脑部血管实施微创性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技术,脑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可以直观观察病变部位,明确病因,并通过消除病因,从而降低脑血管病的致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因此,对于脑血管病患者来说,应做到及早检查、及早发现,并及时接受介入手术治疗,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宜早不宜迟。
同时,要控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预防再发,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盐高脂饮食,吸烟,肥胖,缺少饮水等。
编辑:乔大妹子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