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病例分享气管内见到这样的新生物,应

2021-7-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有多位知名专家的慷慨传授和指导,增见识,涨知识!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65岁,2年前有颈部外伤,经口气管插管史(当时诊断:“1、颈髓损伤并高位截瘫;2、C1右侧横突孔骨折;、C4棘突骨折”,并在全麻下行C-6椎管扩大成形、单开门、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当时有行经口气管插管,但只保留了24小时就顺利拔除,后来康复出院。)

本次主因“咳血痰1月余”入院,病程中稍感气短,但无气喘,无发热、胸痛、咯血。

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无三凹征。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

胸部CT示:气管内见不规则软组织样密度影,最大截面约24mm×21mm,密度尚均匀,其与气管厚壁分界不清,双肺基本正常。

患者有行支气管镜的适应症,且无禁忌症,为了进一步协助诊断,于是进行了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下可见,气管上段距声门约2cm有一新生物生长,堵塞大部分管腔。

讨论笔者在国家级相关呼吸介入交流群(委员群)发了本病例,经验丰富的多位知名专家慷慨传授指导意见,在这里也和大家分享。

1、接下来,首先应该做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想到的就是进行切除肿块。其实并不然。

这样的病灶,首先应该做的是——完善增强CT。

为什么?

来看一下专家们的精彩看法:

医院呼吸科主任张华:一定要术前强化CT,只要没有大的血管,就放心做。

医院(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周云芝:?必须要先做增强看看,如果没有强化,直接圈套就行。如果是血管瘤可以做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我们遇到的血管瘤栓完就自然消了。

医院院长、厦门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柯明耀:最好术前做CTA,以排除异常血管;如果有异常血管,应该先血管介入栓塞。如果没有异常血管,可切除。

2、如果要切除,采用局麻还是全麻?

医院杨鹏:个人建议还是全麻。

医院叶伟:最好全麻,我们没全麻的时候都是局麻下操作的。

、软镜就可以,还是需要硬镜?

医院叶伟:在软镜下直接套扎就行,可以不需要硬镜。

医院刘超群:镇静镇痛+软镜+套扎,对条件要求不高。有条件就全麻硬镜下弄。

中三医院杨鹏:个人建议还是全麻硬镜安全的多。

医院呼吸科纪笑英:这种应该硬镜安全点。

赣州五院陈谦:这样的肿块,直接套掉就行了。软镜或者硬镜都行。这种出血并不多。

医院杨鹏:个人建议还是全麻硬镜安全的多。局麻要是出血量多了堵塞气道,病人不耐受烦躁起来再插管就被动了。没有硬镜也可以考虑全麻喉罩。

医院呼吸科主任张华:虽然若干年前都是软镜局麻下做,但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全麻硬镜、或气管插管(浅插)、喉罩均可——很多年前我们就把几乎所有镜下治疗性操作放在手术室了,这样就很少需要担心出血窒息风险。

4、应该如何切除?

医院杨鹏:消融方法可以圈套联合APC。

医院王晓明:电圈套加冷冻取出或异物篮取出。

医院呼吸科主任张华:只要强化没有显示大的血管,其实很简单,也很安全。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吓人——各种热消融方法本身都同时有止血作用,很少大量出现——除非有大的血管或本身就是血管瘤。圈套器加氩气刀应该足以应付,冷冻出血较多(冻取)。

医院(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周云芝:如果是良性肉芽,圈套后冻融,如果是恶性,圈套,氩气刀,激光,冷冻都可,有什么就用什么吧。

医院院长、厦门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柯明耀:①除非急救一般全麻是必须的,全麻下经鼻插入小号气管导管到病灶下方再进行操作是最安全的;②全麻下硬镜操作也可以,但必须做好随时插管的准备。③全麻下先予圈扎或针状电极切除部分新生物进行病理检查,切除后如果出血明显可给予局部APC等止血,在病理未明确前不宜过分处理病灶。④后期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治疗方案,包括外科手术、腔内介入、放疗等。

个人心得

无论是病灶的活检还是切除,出血是最大的风险,切除病灶比活检的出血风险更是大很多。

本病例的这个病灶在气管,且很靠近声门,切除时如果出血较多,或套扎后如果出现肿块脱落不能及时取出,则发生窒息而死的风险非常非常大。

虽然不能说所有的活检都必须行增强CT(如果是切除病灶则强烈推荐常规先行增强CT),虽然就算做了增强CT也未必能完全评估出血风险,但鉴于目前复杂的行医环境和医患关系,这样的病灶在活检或切除前完善增强CT是非常重要的。

就像周云芝教授所分享的,如果做增强CT发现是血管瘤,可以行支气管栓塞术,病灶自然消失。如果贸然把血管瘤进行切除,后果不堪设想。

柯明耀院长建议的“全麻下经鼻插入小号气管导管到病灶下方再进行操作”,这个方法是非常安全的,尤其是对经验不足的医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指导意义。

直接套扎是非常好的方法,但要具备有如果套扎后出现肿块脱落堵住气管的应急解决预案。有专家提出采用激光和冷冻等方法逐步进行,这个方法也是不错的。

最后,再次感谢上述专家的精彩传授和指导!

作者:王生成医院呼吸内科

来源:科普医哥

互动

这份病历,您会选择怎么样的处理方法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您的观点!

王生成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gpm.com/zlff/116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