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案例丨同时性升结肠癌伴潜在可切除肝转
2021-1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升结肠癌是指发生在升结肠位置的肿瘤,结肠根据横结肠的脾曲作为界限,划分为右半结肠和左半结肠。其中,右半结肠包括了盲肠,升结肠,横结肠的右半段。升结肠癌是发生于右半结肠,因此被归为右半结肠癌。左、右半结肠无论是从胚胎的起源,结肠的解剖位置,临床的表现,治疗用靶向药物的选择等各方面,均存在不同。根据NCCN指南推荐,对左、右半结肠癌分别采取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肝脏是结直肠癌最易转移的脏器,肝转移灶的治疗效果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期,因此对于潜在可切除的肝转移灶,一般先行转化治疗,达到缩瘤和肿瘤降期的目的后,再行手术治疗。在精准医疗模式下,需要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评估,进而制定合适可靠的诊疗方案。为此,医院MDT团队为您带来一例同时性升结肠癌伴潜在可切除肝转移病例分享。
病例详情
基本情况
患者,女,58岁,
主诉:发现升结肠癌(cT4aNM1a,ⅣA期)、肝脏多发转移瘤4个月于.03.05入我科。
既往史:无异常。
个人史:无异常。
家族史:无异常。
入院初步检查
体格检查:身高cm,体重60kg,体表面积1.65m2。
辅助检查:CEA1.91ng/ml,CA19-.76U/ml。
肠镜检查:升结肠可见一大小约3.5厘米溃疡型病变。
肠镜病理:病理结果:(升结肠)中分化腺癌。
肠镜检查
基因检测:RAS、BRAF野生型。
影像学检查:
腹部CT:升结肠占位,考虑结肠癌。肝内多发低密度,不除外转移瘤。肝左叶血管瘤。
.03.06腹部CT检查
肝脏MRI:肝内多发转移瘤,肝左叶外侧段血管瘤。
.03.09肝脏MRI检查
外院CT检查(.11.09)提示:
1.升结肠占位性病变,考虑结肠癌,伴周围多发淋巴结显示,CT表现符合T4aN。
.肝内多发低密度,不除外转移瘤。
3.肝左外叶血管瘤。
外院肝脏磁共振(.11.1)提示:
1.肝脏多发结节影,考虑转移瘤可能性大。
.肝S3海绵状血管瘤。
第一次MDT讨论
临床诊断?
下一步治疗目标及方案?
诊断结果
临床诊断:同时性升结肠癌伴肝脏多发转移瘤;
临床分期:cT4aNM1a,IVA期;
原发灶:可切除,无症状;
转移灶:潜在可切除;
CRS评分:3分;
治疗目标:转化治疗,缩小肿瘤,争取NED。
诊疗依据
一项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数据的回顾性研究:医院总结-年收治的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发现其中例肝转移灶行手术切除的患者mOS达49.8月,5年存活率达到47%,远高于其他未行手术切除的患者。
NCCN指南不推荐西妥昔单抗用于右半RAS野生患者,贝伐珠单抗在左半、右半RAS野生mCRC患者均可推荐使用;EGFR抑制剂在右半RAS野生mCRC患者不建议使用。
诊疗经过
初始治疗(.03.16-.05.18):CAPEOX+贝伐珠单抗q3W×3cycle。
毒副反应:Ⅰ度骨髓抑制,轻度消化道反应。
肿瘤标记物:CEA10.14ng/ml,CA19-.39U/ml。
治疗后检查:
治疗前后病灶变化
CT检查:
治疗前后病灶变化
MRI检查:
治疗前后病灶变化
第二次MDT讨论
初始治疗疗效评价:PR(靶病灶长径总和:治疗前mmVS治疗后mm,退缩35%)。
点击下方,参与投票初始治疗疗效评价:PR。
临床诊断:升结肠癌(ycT3NM1a,IVA期),肝脏多发转移瘤。
原发灶:可切除。
肝转移灶:可局部治疗。
下一步治疗策略:肝转移灶射频治疗+同期原发灶及肝转移灶切除。
贝伐珠单抗术前停药时间?至少8天。
肿瘤标记物:CEA9.44ng/ml,CA19-.1U/ml。
.05.1:行CAPEOX1cycle
.06.13:肝转移瘤射频消融治疗。
影像学检查
.06.5:肝左外叶切除、肝右叶肿物切除、根治右半结肠切除术。
术中探查:无腹水,肝表面光滑,肝右叶膈面Ⅴ段见.5*cmx.0cm,第Ⅷ段见0.5cmx0.5cm,第Ⅵ段见.5*.5cm灰白色转移灶,肝左叶脏面及膈面各见一个1.0cm灰白色转移灶,质硬,盆腔膜光滑无转移结节,升结肠中段触及.0*.0cm肿物,未侵出浆膜。
.07.0:术后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
病理诊断:
术中病灶
.07.3超声造影示:右叶病灶射频治疗后灭活完全。
影像学检查
第三次MDT讨论
术前已规律化疗4周期(前3次加贝伐珠单抗),患者现为NED状态,下一步治疗及方案您会如何选择?
.07.5:CAPEOXq3W×1cycle;
.08.15-09.1:CAPEOX+贝伐珠单抗q3W×cycle;
.10.07:血常规:PLT48*10?/L,Ⅲ度骨髓抑制。
肿瘤标记物:CEA4.73ng/ml,CA19-93.59U/ml。
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
术后3个半月复查:
肝脏MR平扫、增强及弥散示:与.05.17片比较:符合肝内多发转移瘤术后改变,肝右叶前上段异常强化影,建议短期复查。
病灶变化情况
肝脏超声造影未见活性病灶:
影像学检查
.10.09CT示:左肺上叶小结节影,考虑转移瘤,较前新增。
病灶前后变化情况
第四次MDT讨论
治疗疗效评价:PD(左肺上叶新发病灶)。
您会如何制定下一步治疗:
先升血小板,然后应用伊立替康单药化疗?
左肺转移瘤手术?
左肺射频消融治疗?
.10.3:微波消融治疗左肺上叶转移灶,未行后续治疗,定期观察。
病灶前后变化情况
术后5个半月复查:
MR(.1.15):与.10.08日片比较:符合肝内多发转移瘤术后改变,肝右叶前上段异常强化影较前相仿,建议短期复查。
病灶前后变化情况
肝脏超声造影未见活性病灶:
影像学检查
复查肺CT符合射频治疗后改变:
肺部病灶变化情况
病程回顾
病程回顾
病例小结
1.肠癌肝转移约0%的患者是可切除的,5年生存率可达半数左右,应积极行多学科会诊,筛选可切、潜在可切除的患者,为这部分患者抓住治愈的机会;
.加强多学科合作,提高专业诊疗水平,内外兼修,手术、放疗、局部治疗相结合已达完全切除肿瘤或全身无瘤状态。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ONCO前沿所有。其他任何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合作联系邮箱:medical_live
talk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