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急诊心脏骤停2小时心脏破裂他们跨

2024/1/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全国白癜风 http://www.zgbdf.net/
00:46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金南星记者张冰清

“爸爸,你要努力,战胜病魔!赶快醒过来回到我们身边......”

“老公,从出事到今天,你已经创造了奇迹。接下来,你要加倍努力,我们都非常想念你!”

在浙江大医院(简称浙大四院)重症监护室里,护士每天都会为45岁患者老陈(化名)播放妻子和7岁儿子的录音,一句句想念、加油鼓劲的话语化作一声声陪伴。

40多天前,正在工作忙碌中的他骤然倒下。心脏停跳了近2个小时后,他在东阳、义乌两地医护人员的接力救援下,奇迹般恢复心跳......

跨城市跨院区的一场生命大救援

10月17日11点05分,浙大四院重症医学科ECMO组长邱方方接到电话——

“45岁男性心脏骤停,我们已经持续床边心肺复苏了10分钟,还没有恢复自主心律,急需ECMO生命支持。”

“收到,我们一定用最快的速度赶到!”

来电医院——医院医务部陈英强主任,挂断电话,邱方方立即请示浙大四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珉,一场跨城市跨院区抢救大行动即将展开。

5分钟后,浙大四院“ECMO小组”出发!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珉、ECMO组长邱方方、护士长翁晨曦、护士王亚飞4人立即带上整套ECMO救援设备,医院救护车一路飞驰,前往40公里外的横店,预计车程约50分钟。

一路上,大家忧心忡忡:心跳骤停必然会导致大脑及各器官迅速缺氧衰竭,一旦心肺复苏持续超过半个小时没有恢复心跳,患者必然出现严重脑损伤,还可能会随时被宣布死亡。

“心电图显示有PEA无脉电活动——”抵达当地的急诊抢救室,医护人员正在为这名患者持续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幸运的是,李珉主任发现患者仍旧有叹气样呼吸,“还有机会,符合ECMO上机条件。”

ECMO是一种体外生命支持手段,中文名「体外膜肺氧合」,简称「人工膜肺」,最核心的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分别起“人工肺”和“人工心”的作用。

对老陈来说,ECMO“救命”的地方在于可以让机器短期代替心脏工作,完成血液的氧合作用,给全身提供鲜活的血液,让衰竭各脏器器官“起死回生”。

李珉、邱方医院上机操作中

伴随着床边各类监测仪嘀嘀声,浙大四院ECMO小组成员配合默契,迅速开包上机。急诊团队一边继续心肺复苏,另一边ECMO团队准备对患者精准穿刺置管上机。

10余分钟后机器顺利转流,一条生命通道打开,此时距离初始心肺复苏已经过去近2小时。

只见机器上一黑一红两根管道,黑色的血液从体内流出,经过设备氧合,变成鲜红色的血液缓缓汇入体内,为按下生命暂停键的老陈注入力量。

此时,更令人欣喜的画面出现了,心电监护仪上交界性心率出现,20分钟之后开始出现窦性心律!

为进一步明确心跳骤停原因,医院急诊科周航亮、心内科戴新斌两位主任,在ECMO的保驾下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发现血管通畅,排除了急性心肌梗死可能。

紧接着,意外出现了,老陈的血压持续下降,ECMO管路出现抖管现象,遂紧急床边超声检查提示,出现大量心包积液(心包是覆盖在心脏表面的包膜),穿刺引流后心脏内仍旧持续活动性出血,必须立刻实施心胸外科手术。

心脏破裂,命悬一线之际,李珉主任立刻请示院领导,医院立马用最快的速度派出心胸外科冯强主任医师、麻醉科徐建红主任医师以及手术室护士长等组建成一支“硬核”心胸外科手术团队带上“开胸手术包”,即刻前往东阳。

浙四心胸外科手术团队抵达东阳

黑夜中,一群人风尘仆仆,飞驰而来。

一路上,两地医护电话连线探讨手术方案。晚上19:00,冯强主任医师带领团队在医院实施“开胸探查手术”,手术中发现右心室存在破口,遂进行心脏修补手术。

浙四心胸外医院默契协作下实施手术

手术顺利完成后,老陈在家人的要求和医护团队的悉心呵护下,从东阳转院到义乌,转入浙大四院重症监护室。

面对未知,他们一步步成功闯关

在心脏停跳的2小时里,老陈的身体已经进入极速衰竭状态,缺氧性脑病、脑水肿、失血性休克、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

闯过第一道鬼门关过后,等待他的还有一道道难以预料的难关。

面对错综复杂的病情,浙大四院重症医学科、心胸外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主任多次在床旁开展病例讨论,制定治疗方案。

重症医学科、心内科、麻醉科主任床旁查房讨论

病情迎来第二次转机是在10月19日,经过一系列亚体温治疗、ECMO支持、急性肾损伤等对症治疗之后,老陈的心脏初步恢复正常、血压稳定,ECMO撤机。

然而,撤机后第一天,患者再次出现恶性心律失常!

经过一番紧急抢救后,心血管内科夏淑东主任医师实施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顺利化解危机。

此后,神经外科又为患者实施了双侧去骨瓣减压手术,改善脑水肿问题。慢慢的,通过间断CRRT治疗,肾脏损伤情况一步步好转......

闯过一关又一关,经过浙四ICU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护和不懈努力,半个多月后,老陈从完全昏迷转为觉醒状态,能够自主睁眼活动。但是距离“完全苏醒”仍旧有一段长路要走。

“这是最近听到的最令人激动的消息了!”得知老陈的好转,妻子周女士忍不住再一次落泪了。

目前,老陈已经脱离生命危险,病情逐步稳定。11月22日,在家人的安排下,老陈顺利转院至杭州接受康复治疗。

老陈出院前

“恭喜你,老陈!现在要出院啦,去接受康复治疗了,一定要加油!越来越好!”在浙大四院重症监护室门口,医护人员为老陈送别,并在耳旁声声叮嘱。

我们不知道他听到与否,只是看到正在转运中的老陈自主睁眼的状态,好像生命又重新“活灵活现”了起来。

老陈顺利转入杭州后,周女士特意给翁晨曦护士长来电说,特别感谢过去一个多月的关心和支持。她说起到杭州以后丈夫开始接受高压氧舱的治疗,当地医护得知丈夫的救治经历后,无一不表示不可思议、难以置信。

“我想说,我的丈夫很伟大,意志坚强,挺过这么多的难关!我们的医务人员更是伟大,一次次力挽狂澜,保住了我们小家的完整。”

浙大四院重症医学科李珉主任表示,在这场成功救援的背后,有着浙大四院与医院接力救援、精诚协作的共同努力,有着医院、医院强大的综合实力作为支撑,有医护团队日日夜夜的关怀、全心全意的救治作后盾。“这场城市域跨院区的成功抢救,医院多学科强大的技术水平和完善的应急反应能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gpm.com/zlff/135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