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有新法
2025/7/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卵巢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由于解剖位置的关系,早期临床症状往往不明显,大部分患者(75%)发现时已进入中晚期,新诊断晚期卵巢癌初始治疗模式多为姑息性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采用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或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大多数患者对治疗敏感,可获得临床缓解,但2~3年内复发率仍高达70%左右,只有40%左右患者可获得5年生存。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复发、转移的妇科肿瘤一线治疗达临床缓解后停止治疗难以取得理想长期疗效。维持治疗理论认为患者接受一定疗程的治疗后达到最大控制效果再接受药物治疗,以取得最大的肿瘤缓解程度及生存时间。
维持治疗药物的选择遵循有疗效,低副作用,使用方便,药物可及性强原则,可以原药或换药维持,包括单种化疗药物,减量的联合化疗、靶向药物或靶向联合低剂量化疗等,近些年也有选择PD-1/PD-L1免疫治疗的。
有研究发现,铂敏感的卵巢癌一线化疗达临床缓解后使用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等维持治疗也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降低疾病进展及死亡风险,已被各大临床指南广泛推荐为一线维持治疗,其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乏力,部分患者不能耐受,尤其是年老体弱者。
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催生了不同种类的靶向药物,其精准的疗效和更低的副作用被日趋广泛地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一直以来,“肿瘤生长依赖于新生血管生成”的理论深入人心,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就会间接抑制肿瘤生长,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大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及多靶点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应用于广大肿瘤患者。
安罗替尼是我国科研人员自主研发的一种抗肿瘤血管药物,为一种作用于受体胞内段的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主要通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FGFR)等结合来抑制激酶活性,抑制血管生长,最终达到抗肿瘤的目的。该药对晚期肺癌患者近期疗效显著,包括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国内外多项研究亦发现,安罗替尼对各类软组织肉瘤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另有研究者在晚期妇科肿瘤三线及后线治疗中应用安罗替尼亦取得了较好疗效。如何延长一线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后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是目前复发转移妇科肿瘤治疗面临的困难。
随着抗血管生成药物跨线治疗研究的深入,其在维持治疗中的作用也日趋被重视。有研究结果显示,卵巢肿瘤一线化疗联合或不联合大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后达SD及以上患者,应用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罗替尼维持治疗可有效维持患者临床疗效,提示安罗替尼在维持治疗方面优势,PS评分低的患者更能从维持治疗中获益,且不受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及既往贝伐珠单抗使用与否的影响,维持治疗期间没有发现额外的副作用,已知副作用均为Ⅰ~Ⅱ级,副作用主要为高血压,对症降压治疗易控制,治疗期间生活质量无明显下降,部分患者还有不同程度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