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ldquo试药者rdquo

2021-4-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01

“补贴费元,住院2次,每次3-4天。”

小茹就是因为这句话,走进了采血室。

她31岁,半个月前的这次经历,让她成为一名试药人。

试药人,顾名思义,需要在某种新药批准生产、推向市场之前,以身试药,通过临床试验,供医院记录药物的安全性、代谢过程,以及有效程度。

小茹身体很健康,冒险试药,是为了高昂的“补贴费”。

她太需要钱了。

出身贫寒,丈夫早亡,就在一个月前,小茹4岁的儿子,被确诊为白血病。

她不敢再跟朋友借钱,也没有人愿意再借她钱。

体检通过后,小茹抱着儿子大哭一场。

她何尝不知道,试药,就是赌命?

赌试验的药物,不会与身体产生剧烈的排斥反应;

赌药物代谢之后,不会在体内留下潜藏的祸根。

可是眼下,小茹没有时间等待下一个机会了。

自己的命,可以交给造化,儿子还小,她没办法放弃。

02

小茹的故事,让我第一次试图了解试药人,这个鲜被提及的边缘群体。

在我们国家,仅年,就有多种新药进行了人体试验,涉及人群50万人。

这50万人又分两种:

一种为求生,比如癌症患者;

一种为过活,比如急用钱者。

来自重庆的李老伯,是一名恶性血管瘤患者。

漫长的治疗期,并没有抑制他体内猖獗的癌细胞。

余生越来越短,费用越来越高。

得知有一种专治血管瘤的新药,可以免费给志愿试药的患者使用,尽管一切药物反应未知,李老伯还是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试药过后,李老伯由于原本肺部就有损伤,出现了呼吸困难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可是他不敢说。

他怕说了,就停药了。那会使他体内的肿瘤加速生长。

就好比饮鸩止渴,一边是毒药,一边是肿瘤,两股力量互相伤害,彼此消磨。

当然,医院还是发现了李老伯身上的问题。

停药几天,他就跪在医生的面前,渴求让自己继续试药。

像李老伯这样的情况,在肿瘤患者的试药组里,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尊严、脾气、底线、耐受力……没有人会去考虑这些。

有医生感叹:

他们太渴望活着了,每天都担心自己被试药小组淘汰。

生怕哪天吃不上药,肿瘤就把他们吃了。

疾病面前,命如蝼蚁。钱花光了,就只能等死。

对他们来说,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等待奇迹降临。

《我不是药神》里,那个向警察求情的老婆婆,说出了多少患者的心声:

曾经百万保命,如今拿命试药。

绝症是一口无底洞。

无论你有多少财富,只要花上足够的时间,终有被掏空的一天。

而真相如此残酷,说来说去,这世上的病只有一种——穷病。

03

许多人都想不到,在试药者的队伍中,90后大学生,占据着相当数量的“参与份额”。

他们大多是医学院校的学生,有些是因为家中贫寒,还有一些,是为了偿还黑洞一般的校园贷款。

像小茹那样,迫于生活而试药的人,比比皆是。

退伍军人小赵,曾远赴亚丁湾护航。

退伍后,他用所有积蓄开了一家餐厅,没想到时运不济,餐厅倒闭,还欠下一屁股外债。

连续几年,他都用试药的方式还钱。

债台高筑,急需用钱,许多人走投无路,在“5天块”的高额回报下,交出了对自己生命的控制权。

试药族中,流传着一个公式:

报酬÷天数=药物危险性

也就是说,“补贴”越高,风险越高。

可风险低,并不代表绝对安全。

翻看这些新闻,不过只字片言,依旧触目惊心:

《腾讯新闻》报道,医院,一名叫王丽英的女士,在服用试用药物36天后,因脑出血死亡。

《新京报》报道,一名20岁的男性试药者,由于反复测试抗炎药物,导致出现严重的抗药性。也就是说,一旦他生病,这些药物就不再起作用了。

医院通常都会规定,每次每人的试药时间,必须间隔三个月以上,给身体足够的代谢时间。

可是即便如此,依然有太多人以命换钱,成为药物说明书中的真实案例。

我始终相信,一件事情有多少人见证,就可能存在多少真相。

而对于试药人来说,也许那些难以启齿的困窘,才是真相。

他们囿于现实的枷锁,走投无路,用死亡,去搏一线生机。

就像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里,小女孩问的那句话:

“人生总是如此痛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

“总是如此。”

况且,生活不是电影,生活比电影苦多了。

04

还记得年,突然晕倒在郑州街头的那名男子吗?

身材枯瘦,两颊凹陷,长期营养不良,并且严重贫血。

堂堂七尺男儿,体重只有斤。

他经历了什么?

卖血。

为了给换上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儿子治病,他和妻子两人轮流卖血。

病房里,小男孩哭得撕心裂肺:

爸爸不要再献血了,我不治了,不治了!

怎么可能不治?

儿子11岁,还未看过几番人世的风景,身为父亲,他不甘心。

短短半年,夫妻俩换回30多本捐血证。

即便如此,这个家庭依然背负着30多万的治疗费用。

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

30万,不过是有些人刷卡买下的一个包,

可是对于这对夫妻,就算双双把血抽干,也凑不出这么多钱。

曾经看过一条新闻。

一个着急赶火车的小姑娘,不小心碰到了一辆私家车。

她沟通不成,竟然当街下跪祈求原谅。

她只能拿出块钱,然而车主还是不满意。

最终,她跪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哭泣,打肿了脸颊,看着愤怒的车主拿钱之后扬长而去。

有好事者说她矫情,为元丢掉自尊,值得么?

你说,如果贫穷会说话,它会给出怎样的回答?

有人被骗元,从天桥一跃而下;

有人把借来的块投进传销,识破骗局后,拼死也要要回来;

有人因为5块钱的地铁票,当众哭着训斥孩子……

在重庆,有无数棒棒军穿梭在大街小巷,用汗水撑起背后的家庭。

收入不高,甚至不会增长,可是面对生活的索取,他们能给出的,只有一身苦力。

哪怕随着年岁增长,他们越来越扛不动了。

只要活着,就必须步履不停。

他们是穿行在城市与山林中的棒棒,是儿子,是丈夫,也是父亲。

压在肩头的重量,叫责任。

05

《一代宗师》里,有一句著名的台词: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这是习武之人的三境界,也是每个人一生注定的修行。

知乎上有人提问:

一个人,怎样才算见过世面?

点赞最高的回答写道:

第一层,知道天有多高;

第二层,知道坑有多深;

第三层,知道我在哪里;

第四层,知道世界还有左右。

其实说的是同一个道理。

正如歌词里唱:

他说羡你行过万里,平添人太多妒忌。

却不知这风雪一程,有太多不容易。

世间百态,多是苦难。

哪怕尊荣无上如叶问,也曾含着万般无奈,苍凉叹息:

我见过了高山,才发现原来最难过的,是生活。

生活里,我们都曾一腔孤勇,也都曾不堪一击。

可是很少有人选择离去。

哪怕艰辛,也要和着血泪,披荆斩棘地走,用尽全力地活。

那些以身试药的人,为什么赌上性命也要搏一搏?

因为活着本身,就是馈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gpm.com/zzjj/114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