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人民医院CT室已成功开展20余例
2016-1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CT引导下经皮肺组织穿刺活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减少了开胸探查手术,在胸部疾病诊断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是近年来用以诊断肺部疾病的一种微创诊断方法,具有定位准确、检查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并显示出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特别是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在恶性肿瘤的死因中占据首位,早期不典型肺癌与良性病变的鉴别一直是影像学中的难点。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可以准确显示病灶本身情况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可精准确定进针部位、角度及深度,有很高的诊断正确率及安全系数。病理诊断对当今肺癌的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肺癌诊断唯一可信的金标准。
我院已成功开展20余例手术,术后阳性率达90%以上,对于肺内病灶的临床定性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及预后有极大的帮助。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1.外围肺肿块鉴别困难者。
2.原因不明的局限性病灶。
3.不能手术或患者拒绝手术的肺癌,为明确组织类型便于选择治疗者。
1.患有出血性疾病或近期严重咯血者。
2.严重肺气肿,心肺功能不全或肺动脉高压者。
3.肺部病变可能是血管性疾患,如血管瘤或动静脉瘘等。
4.剧烈咳嗽不能控制不合作者。
5.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或活动性大咯血者。
1.术前准备
(1)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计数,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手术;
(2)摄胸部CT扫描,以确定进针的部位和角度;
(3)术前45min给予可待因30mg口服,地西泮10mg口服或肌注;
(4)做好解释工作,争取患者合作。
2.用品准备清洁盘,特制细穿刺活检针或活检枪,50ml注射器,2%利多卡因,玻璃片,无水乙醇固定液及10%福马林。
1.根据胸部CT片明确病灶的位置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确定患者体位及进针部位。
2.将体表定位器置于初步确定的进针部位,胸部CT扫描,选取无肋骨或肩胛骨阻挡,离病灶距离最近,能避开大血管、明显的支气管、肺大疱、叶间裂及病灶坏死区的体表位置为进针点,测量好由此进针的角度和深度。
3.常规消毒、铺洞巾,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选取合适活检针,根据定位角度和深度进针,在进入胸膜腔之前行胸部CT扫描确认进针方向和深度,并酌情调整。在针尖接近胸膜时嘱患者屏气,按既定方向和深度迅速进针,然后再行CT扫描明确针尖位置,如位置不对,则根据扫描所见,判断拟改变的角度和深度加以调整,直至针尖位于病灶边缘内侧。
4.当活检针的针尖位于病灶边缘内侧时即可行活检。活检方法则根据活检针不同而异。
(1)抽吸针:采用细针抽吸法。取出针芯接上50ml针筒并提插抽吸,提插幅度为0.5-1.0cm。注意拔针前应去除负压,也不能加正压,以免抽吸物吸入针筒内或将抽吸物推出针尖。获取的标本立即涂片,用无水乙醇固定送细胞学检查,组织块则放入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送组织学检查。必要时,可就近另选穿刺点再次穿刺抽吸活检。
(2)切割针:采用活检枪活检法。活检前活检枪深度切割长度、加载动力,当活检针芯抵达病灶边缘内侧,将针芯固定到活检枪上,打开保险,启动扳机,活检后迅速拔针。取得条形标本立即放入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送细胞学检查。必要时就近另选穿刺点重复穿刺活检。
5.活检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气急、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神志改变等表现,常规胸部CT扫描,观察有无气胸、肺出血等并发症。如有气胸和肺出血,一般在活检后数分钟内即可被发现;如正常返回病房后卧床休息,1-2小时内常规胸透检查,并酌情处理。
6.在实时超声引导下进行的肺活检,体位及进针点均由超声检查后确定。局部皮肤消毒铺巾,用消毒乳胶手套包裹超声探头,穿刺方法同上,活检针在实时超声引导下插入深部,一旦针尖到达病变内,即可撤除探头,进行活检。
1.手术后无气胸早期征象者可将患者送返病房,绝对卧床休息3h。
2.经皮针吸肺活检,适用于肺周围型局限性病变的检查,中心型病变成功率低且并发症多,应严格掌握检查适应证。
3.注意并发症。
(1)气胸,为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为2.2%~10.6%。少量气胸无需处理,卧床休息2~3d气胸可自行吸收,当肺体积压缩大于30%或出现呼吸困难时需要排气治疗。穿刺后,用病人自身血堵塞针道可防止气胸发生。
(2)出血,比较少见,如发生应让病人安静休息,避免咳嗽。少量咯血无需治疗即可自愈。咯血量大时,嘱患者卧床休息,对症治疗,预防窒息,可用止血药物。
(3)空气栓塞。极少见,如发生则后果严重。操作时应注意防止穿刺入肺静脉。每次抽吸后应立即用针芯堵住套管针,以免空气进入。
(4)感染。
(5)癌细胞针道种植等。
医院CT室-
联系人:周中生主任:
郭鹏飞医生:
白癜风该怎么治白癜风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