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疼怕副作用怕肿瘤扩散15分钟做完的

2024/5/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www.xxzywj.com/m/

作者:闵

穿刺手术是一类应用很广泛的手术类型,在肿瘤治疗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比如穿刺活检、介入消融以及粒子植入等等,都需要用到穿刺,然而很多病友对于穿刺感到恐惧,担心疼痛、副作用,甚至担心穿刺会不会刺激肿瘤导致扩散转移,本篇就带各位正确认识穿刺手术,了解其在诊疗中的应用情况。

什么是穿刺手术,为什么要做?穿刺手术的完整名称应该是叫做“经皮穿刺手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各种成像技术引导,根据需要使用不同型号的穿刺针经由患者皮肤表面穿刺到目标脏器、目标靶点的手术。穿刺的过程并不复杂,一般分为定位、消毒、穿刺及操作等步骤。#手术#

根据穿刺目的区分,穿刺可用于活检取样明确病理类型,帮助决定后续治疗方案,也可结合各种器材与药物直接用于肿瘤治疗,可以说既是治疗道路上的照明灯,也是治疗过程中的助力手段。

穿刺针到位后,若抽出针芯,插入活检枪进行取样,即为穿刺活检;若到位后取出针芯,使用特殊器材将碘粒子通过穿刺针管道放入病灶内部,即为粒子植入治疗;若直接使用消融针穿刺到目标病灶,则为介入消融;若通过穿刺的方式直接向病灶处注射化疗进行局部化疗(医院介入科可能采用此方式治疗,可能可以提升病人对化疗的耐受度)。

单纯的穿刺进针过程耗时并不长,一般10-15分钟左右,若后续还需要活检、治疗等操作,则会相应的延长时间,但基本都在1小时以内。通常情况下,病人在穿刺手术后需要卧床休息6小时左右,没有特殊情况第二天即可出院。

穿刺的不同引导方式与应用范围

操作医生的水平再高也不可能直接透过病人皮肤透视到内部脏器,因此在穿刺过程中需要影像设备的引导辅助。目前较为常用的引导方式是CT引导下穿刺与B超引导穿刺,由于两种技术成像原理和效果不同,其使用场景也不太相同。

B超引导下穿刺是一种较为方便的穿刺方式,穿刺过程中需要一手使用超声探测仪,一手操作穿刺针进行穿刺,整个过程可以概括为“边扫描,边进针”。目前B超引导下的穿刺多用于甲状腺、乳腺以及部分肝脏病灶穿刺。

CT引导下穿刺也是比较常用的穿刺方式,穿刺前先通过CT扫描待穿刺部位,后在CT上规划进针点、进针深度与角度,再于病人体表画定进针点,然后用碘伏消毒,使用穿刺针穿刺到病灶部位。CT引导下穿刺技术通常用于肺部穿刺,尤其是活检,另外腹部脏器穿刺,包括肝部穿刺也会使用该类引导技术。

这两种引导方式各有优势,B超虽然成像效果差于CT,但可以实现全程实时引导;CT可以较清晰的体现脏器、血管与病灶的关系,操作者可以提前规划进针路线,避开骨骼、血管等重要位置,但CT成像仅代表扫描的瞬间,在穿刺过程中是不扫描的,在穿刺到位后再进行复扫确认,根据扫描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调整进针深度与角度,即CT的引导并不是实时的。

穿刺的安全性

很多病友莫名畏惧穿刺,要么担心损伤大,要么担心会引起转移,加上穿刺手术前医生要求签的知情同意书更是蒙上了一层阴影,甚至有部分病友会逃避穿刺,觉得能不做就不做,想寻找各种替代办法。那么穿刺手术究竟会有哪些风险呢?

★1.出血

无论是B超引导或是CT引导下,穿刺手术作为一种侵入性的措施,难免会碰到一些细小血管引起出血,但通常情况下出血量都较小且很快恢复。穿刺部位不同出血量也不同,穿刺甲状腺、乳腺等部位相对出血较少,而穿刺肺部、肝脏乃至肾脏等脏器,由于血供较为丰富,偶尔可能会出血较多,比如肺部穿刺小概率会有咳血现象。不过各位放心,这种出血大多属于可控范围,穿刺结束后服用止血药即可,仅1-2%左右可能需要进一步治疗。

★2.疼痛

很多病友对于疼痛比较在意,有痛感的操作都不太接受,因而排斥穿刺。穿刺手术大部分选择局部麻醉,一般是在穿刺点的肌肉注射利多卡因麻醉,注射的过程会有一定疼痛,不过打针的疼是在绝大多数人的忍耐范围内,麻药生效后,正常情况穿刺就不会再造成难以忍受的痛感。

很多病友担心穿刺肺部、肝脏会很疼,但肺上、肝实质上是没有疼痛神经的,也就是说穿刺到肺内、肝内不会引起病人太剧烈的疼痛,但当穿刺针突破胸膜、肝包膜时,这些部位会有一定痛感,但在利多卡因的作用下也可以忍受。

穿刺完成后,麻药效果消失,病人可能会感到一定程度痛感,但一般休息半天到一天左右即可恢复,部分病人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缓解。

★.气胸、感染等

做肺部穿刺时,气胸是除出血以外最常见的副作用,通常肺功能较差、或肺部较脆的病人较容易出现,英国有相关研究统计大约有20%左右概率发生气胸,不过严重致死的概率仅0.15%[1]。若穿刺过程中由于病人不配合导致需要多次调整进针路线,进针次数变多,也会一定程度上增加气胸风险,因此各位在做穿刺时一定听清医生指令,全力配合。

如果出现气胸的话,各位也不需要过于担心,做完穿刺后回病房吸氧恢复一段时间即可。

穿刺手术虽然不需要专门的手术室,但整个操作过程所使用的的耗材、器械都是经过消毒灭菌的,穿刺前也会用碘伏给病人体表消毒,因此引起感染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4.针道转移

很多病友抵触穿刺的重要原因就是担心做了穿刺会刺激肿瘤,反而造成进展或者转移。穿刺作为一种侵入性的手段,在进行活检、消融以及粒子植入等操作时不可避免的会穿刺进肿瘤内部,理论上在退针时会有可能带出微量肿瘤细胞,确实存在针道转移的可能性,但这只是理论,究竟在实际操作中发生概率有多高呢?

医院发表文献,医院近例颈部穿刺活检,例肝部穿刺活检,结果有例发生针道转移,发生率约0.9%[2];年医院发表文献,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近5年共例接受粒子植入的肺癌患者,结果有2例发生针道转移,发生率约1.%[];6年日本有一个近例肺结节穿刺的统计,仅6例发生针道转移,发生率约0.%[4];8年一篇Meta分析纳入8篇研究共例肝细胞肝癌穿刺样本,结果发现针道转移发生率为2.7%,另一篇年的综述统计的肝细胞肝癌针道转移发生率仅为0.00%-0.%[5、6];年Rodgers等发表了一篇关于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肝脏病灶穿刺的统计,全部21例肠癌肝转移病人接受肝部穿刺活检,4例出现肝脏针道转移,发生率16%,或许提示已经发生转移的部位进行穿刺引起转移的可能性相对高一些[7]。

目前有观点认为针道转移可能与病灶位置、深度以及穿刺针孔径有关,另外针道转移发生的时间从穿刺术后一个月到数年都有可能,因此定期复查十分重要。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穿刺确实存在针道转移的风险,但总体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穿刺手术,实际发生针道转移的概率都是偏低的,基本在1%左右甚至更低,各位完全不需要因噎废食,过度担心这个问题。

总结

穿刺在肿瘤的日常诊疗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用途十分广泛,早期手术的术前定位,中晚期病人的活检取样,甚至一些局部的介入治疗都会用到穿刺。穿刺的优势在于方便、快捷、创伤小,且没有明显的禁忌症,适用于全身各处病灶。

B超与CT均可用于引导穿刺,根据病灶部位与操作目的不同,操作者会选择不同的引导方式。与其他侵入性操作一样,穿刺手术也存在一定风险,可能会引起气胸、出血以及疼痛等等,但总体发生率并不算高,在可控范围内。

很多病友担心穿刺会刺激肿瘤引起转移,但根据大量临床实践统计发现,穿刺引起的针道转移发生率很低,基本在1%左右甚至更低,这样的风险概率与穿刺给诊疗带来的帮助相比几乎可以忽略。另外,针道转移可能发生在穿刺之后一个月到数年,安全起见,及时复查CT等是必不可少的。

总的来说,穿刺的作用多种多样,对诊疗有很大帮助,相比之下其带来的风险相对较小,各位可以放心,不必过于担忧。

参考文献

1.RichardsonCM,PointonKS,ManhireAR,etal.Percutaneouslungbiopsies:asurveyofUKpracticebasedonbiopsies.BJR2;75:71e5.

2.刘鲁闽,王玲.细针穿刺活检引起癌肿针道种植转移[J].肿瘤防治研究,,2(2):-.

.王银银,傅中明,彭卫东,等.CT引导下经皮~()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肺癌针道种植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4.4.TomiyamaN,YoshifumiY,YasuoN,etal.CT-guidedneedlebiopsyoflunglesions:asurveyofsevere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gpm.com/zzjj/139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