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速递第期常规和锥形束CT在
2021-3-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最大的白癜风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今天还是关于动物模型微波消融的研究,还是请“二师兄”做贡献,这次没有制作肿瘤模型,而是对比了CBCT和常规CT引导对消融范围的识别,看看CBCT是否与常规CT对消融的引导和观察是一致的。
常规和锥形束CT在猪肺肿瘤模型中监测和评估微波消融的比较摘要目的:将锥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与常规CT进行比较,以评估肺微波消融区的生长和术后表现。材料和方法:通过单根17G微波消融天线在65W的功率下在猪肺内进行总共17次微波消融。CT(n=8)或CBCT(n=9)均以1分钟的间隔进行引导和消融区监测。两种方式均采集了术后非增强CT图像。三个独立的判读者测量了大体组织样本以及CT和锥束CT图像上的消融区域的长度,宽度,横截面积和圆形度。通过用于手术后表现的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用于消融区生长曲线的多项式混合效应模型比较测量结果。结果:在术后图像上,锥束CT和CT之间的差异是平均长度(3.84vs3.86cm;??=-0.02;P=.70),宽度(2.61vs2.56cm;??=0.06;P=.46),面积(7.84vs7.65cm2;??=0.19;P=.35),圆形度(0.85vs0.85;??=0.01;P=.62),在考虑了主体间和个体间的变异性后没有统计学意义。同样,在监测期间,消融区的CT和锥束CT生长曲线在长度(PInt.=1.00;PLin.Slope=0.52;PQuad.Slope=0.69);宽度(PInt.=0.83;PLin.Slope=0.99;PQuad.Slope=0.79),面积(PInt.=0.47;PLin.Slope=0.27;PQuad.Slope=0.57)或圆形度(PInt.=0.54;PLin.Slope=0.74;PQuad.Slope=0.80)方面也没有显着差异。结论:在评估肺微波消融区的生长,最终大小和形状时,锥束CT与常规CT相似,可能对监测和评估肺部微波消融有用。研究亮点:这项研究比较了CBCT和常规多探测器CT监测正常猪肺的经皮微波消融。分析了多次消融成像和1小时组织学标本测量。在组织学标本和两个横截面成像之间,病变测量均无显著差异,这表明锥束CT可用于肺消融的监测和术后评估。热消融对于肺部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热消融的技术成功和局部控制取决于对肿瘤的正确穿刺,术中监测以及对消融区域进行适当的术中评估。由于其高的空间分辨率以及肿瘤、治疗效果和肺实质背景之间的固有对比,用于引导肺热消融的标准标准成像方式已成为常规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但是,CT引导的介入手术缺乏实时监控能力,并且CT的物理和空间局限性可能导致操作不便和更长的手术时间。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是一种新兴的引导模式,非常适合介入手术,该引导过程使用C型臂提供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3维图像重建的实时透视或断层图像。与常规CT相比,锥形束CT的软组织对比度更低,并且由于数据采集比常规CT持续时间更长(5-8秒),因此更容易发生运动伪影。尽管存在这些缺点,但锥形束CT仍可广泛使用,并在血管造影机中用于介入手术期间的导航。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锥束CT与常规CT,以评估体内猪肺模型中的微波消融区域。材料和方法该研究得到机构动物护理和使用委员会的批准,并根据《实验动物的护理和使用指南》进行。猪模型允许在体内形成大小与人类患者相似的消融区。该模型已被用于先前的肺部微波消融研究中。消融过程研究中使用了四头平均重量为55公斤的雌性家猪。肌肉内给予7mg/kg的盐酸替拉他明和盐酸唑拉西泮肌肉内镇静,然后气管内插管,使用0.05mg/kg的阿托品,用2%吸入异氟烷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麻醉后,将实验动物俯卧在传统的64层CT扫描仪(LightspeedHD通用电气公司)或锥束CT扫描仪(ArtisZee;西门子医疗)的床上。4只实验动物共进行了17次肺微波消融术。每个实验动物总共进行4或5次消融(每个肺叶最多1次)。使用CT或透视引导,将单根微波天线(PR-15;NeuwaveMedical)经皮放置在肺实质中。天线放置期间应避免心脏、大气道和血管,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散热效应和运动的影响。一次仅对1根天线进行消融。天线的放置顺序和位置各不相同,以平衡研究组。通过65W持续5分钟来进行所有消融(Certus;NeuWaveMedical)。图像采集将实验动物平均分为2组,在常规CT或CBCT引导下进行消融。在每次消融监测期间,每隔1分钟进行一次常规CT(n=8)或锥束CT(n=9)扫描。在对每只实验动物进行了所有消融后,针对该实验动物使用CT和锥束CT采集了手术后的非增强CT图像。例如,如果消融术是在CBCT下进行的,则在获得术后非对比CBCT扫描后,将受试者转移到CT上进行术后常规CT扫描。这种转移过程导致在使用两种方式进行的术后扫描之间大约有10分钟的延迟。完成所有图像采集后,使用静脉内0.2mL/kgmg/mL戊巴比妥钠和50mg/mL苯妥英钠杀死动物,整块切取肺组织。总之,在评估肺部微波消融区的生成,最终大小和形状时,CBCT与常规CT之间没有显着差异。由于肺部固有的软组织对比,CBCT对于在肺部微波消融过程中监测和评估消融区域可能很有价值。仍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以研究CBCT在肺微波消融中的诊断性应用,无论是经皮或经支气管消融。图1.CBCT上消融区生成过程的监测。尽管微波天线造成了伪影,并且没有进行减少伪影的后处理,但在(a)2、(b)3、(c)4、(d)5分钟的猪肺右下叶中可见到生长的消融区的磨玻璃表现。
原文:
Meram,E;Longhurst,C;Brace,CL;etal.ComparisonofConventionalandCone-BeamCTforMonitoringandAssessingPulmonaryMicrowaveAblationinaPorcineModel.[J].JVascIntervRadiol.,29(10):-
译者述评:
这篇文章对我帮助很大,解决了我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是否可以利用CBCT引导进行动物实验,采用这种方式的观察是否和常规CT一致。
译者简介:
靳勇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医院介入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治疗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微创综合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科技部创新产业联盟肺癌消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治疗委员会常委、江苏省介入医学会委员兼妇幼介入学组副组长、江苏省妇幼学会妇产介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苏州市介入医学会副主任委员。曾荣获苏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苏州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中核宝源优秀共产党员及青年文明标兵、苏州市医德医风标兵、苏大附二院“十佳”医生等称号。
专业特长:
1.肝硬化消化道大出血、顽固性腹水、门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
2.肝癌、肺癌、肝血管瘤等良恶性实体肿瘤的介入微创治疗
3.食道、胃肠道、呼吸道狭窄及胆道梗阻的介入微创支架治疗
4.出血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介入微创治疗
5.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盆腔瘀血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6.痔疮的介入微创治疗
7.创伤性淋巴瘘的介入治疗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上午
读书、健康、微创介入治疗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