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色,半透明,所有我在手术台上见到过的
2017-4-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专家门诊
一周药闻
热点聚焦
手术日
医学史
张海/胡杰
专家门诊给您权威参照按知乎上有人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医生遇到过哪些「这居然都能死」的病人?以下部分,是一位医者家属的回答。我太太曾医院(SGH)十年时间,是一名手术室麻醉护士。
她见惯生离死别,亦给我讲过很多,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妹子的故事。
妹子的老妈是SGH的高级医生,妹子出生不久,就查出脑子里有个血管瘤,位置很危险。
如果动手术,死在手术台上的概率很高;如果不动手术,就等于带着一个随时引爆的定时炸弹。
妹子的老妈选择等妹子懂事后,和她一起商量怎么处理。
妹子长到10来岁时候,老妈完全的告诉她身体的状况,最后妹子和老妈决定不动手术,顺其自然。
妹子像个普通少女一样成长,直到16岁的某天。
应该是个平常的日子,平常的生活,只是炸弹终于爆了。
医院的时候,妹子已经死了。
说给第三者听,应该是个很平淡的故事,但是我总是想起那个妹子和她的家人,应该过着怎么样无法言喻的人生。
或者,如果这种状况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会怎么选择?
是抱以微弱的希望奋力一搏,还是选择豁达的过着下一秒也许就终结的平淡生活?
这个选择,很难有标准答案。
我太太说妹子的老妈,之后还是正常的生活,上下班,也和同事聚会吃饭,说说笑笑,是个为人和技术都很好的医生。
只是偶尔,她会突然沉默。
好像瞬间游离在这世界之外,虽然她马上就恢复正常,但是你还是能窥见那深入骨髓的悲伤。
妹子的遗体是个很好的礼物,除了脑部其它主要的器官完全正常,甚至是完美。
她的各种器官移植到其他病人身上,至少挽救了6个人,还让1个盲人复明。
我太太参与了其中一台肺移植的手术。“粉红色,半透明,所有我在手术台上见到过的最完美的肺。”见惯了生死的太太和我说。
看完这个故事,让我想起年5月,某院神经外科对一位56岁女性颅内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栓塞手术后血管瘤破裂,导致患者昏迷继而死亡。
患者家属很不理解,花了十多万做手术,还送了妈妈一条命;医生告诉他,我们也很遗憾,手术不是百分百,你妈妈就是那不幸的极少数。
任何手术都有风险,某些特殊部位的颅内动脉瘤,手术风险显然更高。我想术前,手术团队肯定已经对病情进行过反复研判;但如果不治疗,这位患者颅内动脉瘤短期内破裂的概率也不小。
颅内动脉瘤出血非常危险,病情发展也比较快。第一次破裂的死亡率就高达30%左右,而且更可怕的是它还会第二次、第三次破裂。
有人会说,动脉瘤破裂后,应该是一直出血才对。事实并非如此,人体有着强大的自我保护能力,当人体发现动脉瘤破裂后,会调集大量血小板去破裂位置“救火”,血小板具有凝聚血液的作用,可让出血位置暂时不再出血。
然而,不出血只是暂时的,动脉瘤已经破了,整个动脉瘤变得非常薄而脆,再度破裂的可能性极大。有关研究显示,颅内动脉瘤第一次出血的致死率在30%左右,第二次破裂的致死率为70%~80%,如果发生第三次破裂,死亡率几乎是%。
MRA或CTA是无创筛查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手段,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可显示出颅内动脉瘤大小、部位、形态、有无多发动脉瘤。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有高血压病史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动脉瘤破裂的风险较高。
手术治疗是颅内动脉瘤最主要的治疗方式。手术方式包括直接手术夹闭动脉瘤与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
·END·
冷静
专业
关键时刻派用场北京市中医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