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肺癌晚期患者,微创介入治疗后焕发新

2021-3-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患者介绍

患者:何阿姨,今年70岁。于今年2月份发现自己全身骨头出现酸痛的不适症状,在外院检查发现左肺的一个多发淋巴结肿大,并且有全身多处的骨质破坏。来到我院后通过核磁共振发现一个多发转移瘤,经过穿刺活检后明确是左肺的腺癌,伴全身的的多发淋巴结转移、脑转移,属于4期的晚期患者。

治疗经过

通过肺癌基因肿瘤检测,我们发现阿姨是个有段外显子基因突变的一个患者,因此我们首先选择做一个靶向药物的治疗,同时联合局部介入的化疗灌注及栓塞术,经过四个疗程的治疗后,何阿姨整个肺部的病灶已经完全消失,同时脑部的病灶已经完全消失,骨头上的病灶已经出现明显的淡化。目前何阿姨生活已经能够自理,心情也十分愉悦,对于肿瘤的治疗更加有信心了。

什么是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的方法。我们耳熟能详的冠脉支架、脑动脉瘤栓塞等均属于介入治疗范畴。

肿瘤介入治疗的优点

创伤小。介入治疗属于微创技术,术后唯一的创口就是一个长约1毫米的小“针眼”,最早术后半小时后即可起床活动,8小时后恢复到术前水平,且出院后一般没有特殊注意事项,可以立即回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中去。这不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最大程度减轻了家属的护理难度。

效果明显。动脉药物灌注疗法,通过动脉向肿瘤组织直接给药,接受药物剂量大、治疗效果好,血管栓塞治疗可抑制肿瘤发展,使其缩小,为患者争取二次手术机会,物理疗法,无毒副作用。

副作用小。对机体整体伤害小,毒副作用低,并发症少、全身状况恢复快。

准确性高。在医学影像设备精确引导下,可实现准确定位。

以上就是今天带来的分享,如果需要了解更多肿瘤方面知识,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在线咨询专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gpm.com/zlff/111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