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心脏有杂音怎么办如何防御

2021-9-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每一个宝宝的出生都寄托着一家人的情感,也都希望这一个新生小天使能够一生健康快乐,“一生健康快乐”的愿望似乎有点不现实,人的一生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病痛而亲人唯一能做的就是陪伴在左右,对于新生婴儿来说心脏杂音也是一个比较易见的病症,一般在出生后6个月后能听到心脏杂音就需要妈妈们注意,最好的办法是带宝宝去儿科心脏病,由专家医生来判定并做出相应的治疗处理。

 

什么叫心脏杂音?

  医学角度来讲,心脏杂音是在心脏跳动之间听到的一种杂音。大多时候心脏杂音被医生称为“无害的心脏杂音”,因为这种杂音只是由血液流过心脏的方式造成的。但如果在出生后6个月中仍能听到心脏的杂音,就需要家人重视了,最恰当的处理方式就是由儿科心脏病专家检查确认之后进行相应的照顾治疗。

  

心脏杂音是怎样产生的?

  心脏杂音指除心音和额外心音之外出现的具有不同频率、不同强度、持续时间较长的夹杂声音。一个健康的宝宝血液在血管腔内是分层流动的,中央部血液流动最快,远离中央部分的血液流动逐层减慢,边缘部分是最慢的,医生将这种现象称为层流,而且是不发出声音。

  血液在已定粘性系数下从层流变为湍流的速度是固定的,当血流速度达到或者超过层流变为湍流的速度时就产生湍流场,出现杂音;当血流加速,异常血流通道或血管径异常以及血粘度改变的情况下,都可以使层流转变为湍流或漩涡而冲击心脏、大血管壁、瓣膜等使之震动而在相应部位产生杂音。

  1、血流加速:

  血流速度越快,就越易产生漩涡心脏处听到的杂音就越响。

  2、瓣膜狭窄或大血管通道狭窄:

  血流通过狭窄处会产生湍流从而形成杂音,这一原因也是形成杂音的常见原因。

  3、瓣膜关闭不全:

  血流通过关闭不全的部位会产生漩涡而出现杂音,也是形成杂音的常见原因。

  4、异常血流通道:

  血统通过异常通道会产生漩涡而产生杂音。比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静脉萎等情况都称为异常血流通道。

  5、心脏内存异物或异常结构:

  心室内假腱索或乳头肌、腱索断裂的残端漂浮,都可以扰乱血液层流而出现杂音。

  6、大血管瘤样扩张:

  血液在流经血管瘤时会形成涡流而产生杂音。

  

心脏杂音有哪几个分级?

  医学中将心脏杂音分6级,Ⅲ级以上有意义。Ⅰ级最轻听仔细,Ⅱ级听诊较容易。Ⅲ级较响器质性,震颤响亮是Ⅳ级。Ⅴ级很响贴胸壁,Ⅵ级震耳须远离。

  Ⅰ级:最轻、微弱,仔细才能听到。

  Ⅱ级:轻度,不太响亮,较易听到。

  Ⅲ级:中度,较响亮。

  Ⅳ级:响亮,伴震颤。

  Ⅴ级:很响,离开胸壁听不到。

  Ⅵ级:极响,震耳,离开胸壁亦能听到。

  什么是生理性心脏杂音?

  在周岁前的一段时间,很多BB即使没有心脏病,也会在心脏听诊区听到杂音,医生将这种情况称为“生理性心脏杂音”或“功能性心脏杂音”,如何判断这种杂音是无害的呢?就是BB进行无论哪种激烈运动时,心脏也没有任何异常情况发生,同时给宝宝拍X线片,心脏的形成没有异常,做心电图也没有发现异常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这样的杂音是无害。

  

哪些心脏杂音是无害的?

  人的肺和心脏是连在一起的,肺动脉的血流速度比正常快的时侯会使得血管振动强,从而产生了杂音。当然这种振动产生的杂音是有它的特点:听诊器下听音调会高而柔和,且不很响亮,一般不超过Ⅱ级,而且这种杂音也不传导,常常是位于左胸的心尖部位,或者时在胸骨左缘的第二肋间隙听到。一般在宝宝发热、哭闹、剧烈运动时这种杂音比较明显,宝宝热退或者安静时就减弱,这种心脏杂音不是心脏病。

  

宝宝心脏有杂音应该怎么处理?

  文章前面有提到如果宝宝出生后6个月能够听到心医院儿科心脏病室由医生做相应的检查,医生会观察宝宝的肤色变化,如果宝宝皮肤有发青,还有呼吸困难或喂食苦难的问题,那么宝宝就需要进行另外的松查,比如胸透、心电图、心回波描记术或超声波心动描记术等等,心回波描记术利用声波来产生心脏内部情况的图片。

医院心内科

3月26日(周五)心内科王芳韵

简介:

王芳韵就职于医院

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曾赴美国摩医院进修学习。具有10年小儿内科及小儿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工作经验。

擅长小儿心肌炎、心包炎、心肌病、川崎病、心脏瓣膜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治,还在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经食道超声与心外膜超声监测及评价、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超声评价、实时三维超声的应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心脏手术中心外膜和术后声窗受限难度大的超声检查方面,有自己独到的检查切面和方法。在公认的心脏超声诊断难点即复杂罕见的心血管畸形的诊断方面达到了较高的诊断水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gpm.com/zzjj/120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