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痛,病灶多发,影像发现棒棒糖征确
2021-7-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治疗白癜风费是多少钱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女性,30岁
主诉:体检发现肝占位2天,在外院行腹腔镜探查,肝组织活检术。术中见肝脏多发大小不等实性占位,切除肝左叶肿块约3×3cm。病理诊断: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低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小血管及肌性血管内皮可见核异型显著肿瘤细胞。
现病史:无。
既往史:无。
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2.42ng/ml(8)、癌胚抗原1.56ng/ml(3.4)、血清CA19-98.54U/ml(22)、血清CA-.17U/ml(35)。肝功未见异常。乙肝表面抗原半定量.COI阳性(0-1.0)、乙肝表面抗体定量2.IU/L阴性(0-10.0)、乙肝e抗原半定量0.COI阴性(0-1.0)、乙肝e抗体半定量0.COI阳性(1.00)、乙肝核心抗体半定量0.COI阳性(1.00)。
超声:无。
CT/MRI扫描:无。
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肝脾未扪及肿大,肝区轻度叩痛。
二、病例问答挑战
问题一医看
答案解读:C
问题二根据以上CT表现特点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肝转移瘤
B不典型血管瘤
C弥漫性肝癌
D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答案解读:D
解析:肝内多发稍低密度结节,主要沿肝包膜下分布,平扫及增强扫描边界清晰,动、门脉双期病灶呈轻度强化,病灶内有血管分支穿行呈“棒棒糖”征象,病灶周围血管无移位,是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特点。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1)CT所见:肝内多发稍低密度结节,主要沿肝包膜下分布,平扫及增强扫描边界清晰,动、门脉双期病灶呈轻度强化,病灶内有血管分支穿行呈“棒棒糖”征象,病灶周围血管无移位。
2)手术所见:“中肝切除术+右肝切除术+射频消融术+胆囊切除术”:肝脏色泽红润,表面光整,肝脏表面V段、VII段、VIII段见凸出被膜肿块、结节,质硬,边缘清楚,最大者直径约2.5cm。术中彩超证实CT所示病灶。
病理诊断:恶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免疫组化:瘤细胞8因子(+)、CD34(+)、CD31(+)、ERG(+)、D2-40(-)、PCK(-)、EMA(-)、Ki%。
鉴别诊断⑴肝多发转移瘤:无恶性肿瘤病史,多项肿瘤标志物为阴性,胸、全腹部CT检查未发现肝外恶性肿瘤,可以初步除外转移瘤。
⑵不典型血管瘤:以增强动脉期边缘结节样强化为特征,或不均匀轻度强化,增强延迟期强化范围有增大,病灶内无正常走行的血管分支。
⑶多结节型肝细胞癌:一般有肝硬化基础,病灶边界不清,动脉血供丰富,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减低。
病例供稿:医院陈卫霞
专家点评恶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发病率相对较低,其影像表现常无特征性,病灶常多发,主要肝包膜下分布,较大时相互融合,肝门区多无病变,肿瘤血供不丰富,典型表现呈“靶征”或病灶一侧可见走行的血管分支呈“棒棒糖”征象是其特点。在临床诊断工作中应首先排除其它肿瘤、硬化型或不典型血管瘤、炎性假瘤、寄生虫感染等,病史、实验室检查等对鉴别诊断有帮助。
点评专家:医院陈卫霞
医看
参考文献:
1.赵桂玖,王庆兵,曾蒙苏,饶圣祥.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CT和MRI表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6(8):-.
2.GanLU,ChangR,JinH,YangLI.TypicalCTandMRIsignsofhepaticepithelioidhemangioendothelioma.OncolLett.;11(3):-.
3.LinJ,JiY.CTandMRIdiagnosisofhepaticepithelioidhemangioendothelioma.HepatobiliaryPancreatDisInt.;9(2):-8.
长按图片,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