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的分类与临床表现

2016-12-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根据国际血管性疾病研究协会对血管瘤的最新分类

血管瘤分为婴幼儿血管瘤,先天性血管瘤,koposi样血管内皮瘤,丛状血管瘤,化脓性肉芽肿,梭形细胞血管瘤、血管外皮细胞瘤、上皮样血管瘤。其中先天性血管瘤分为快速消退性先天性血管瘤和无消退性先天性血管瘤。

“常见血管瘤的临床表现”

1婴幼儿血管瘤

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在5%-8%之间,病变在出生时既有或生后几周内出现,女婴发病率是男婴的3倍多,低体重儿,早产儿、多胎妊娠发病率高,白种人发病率比其他人种高。年waner和suen根据肿瘤组织累及的深浅分为浅表血管瘤,深部血管瘤和混合血管瘤。

1、浅表血管瘤又称草莓状血管瘤起源于真皮浅层,早期浅红色斑片,后随年龄生长凸起于皮肤,颜色变为紫红色,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触之柔软。

2、深部血管瘤又称海绵状血管瘤位于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外观呈蓝色、褐青色或无色,部分凸起于皮肤,边界较清,表面光滑。

3、混合型血管瘤起源于真皮浅层、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这种类型血管瘤结合了浅表血管瘤和深部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即可见到紫色的凸起于皮肤的肿块,也可见到蓝色或青色的皮下团块。

2先天性血管瘤

先天性血管瘤出生时既有,分为快速消退的先天性血管瘤和无消退的先天性血管瘤,快速消退性血管瘤出生时患处呈红色或紫红色斑块,比较明显,周围发淡红色或白色,随患儿年龄生长,患处颜色逐渐变淡,变平,皮肤出现局部皱缩。全部消退后可出现凹陷或浅表萎缩性瘢痕。

3koposi样血管内皮瘤与丛状血管瘤

koposi样血管内皮瘤男女发病率相等,皮损表现为局部浸润性血管斑块或深色、膨出的质硬团块,皮损不会自然消退,比典型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病要晚些,常伴有血小板严重减少,从而引起Kasabach-Merritt现象。丛状血管瘤皮损表现为不均匀粉色或红色斑疹,斑片或聚集成片丘疹,可累积身体大部分面积,皮损很少自发消退,先天发病者常伴有Kasabach-Merritt现象。

4梭形细胞血管瘤

本病发病无性别差异,倾向于发生在儿童或成年早期,皮损通常好发于上肢,尤其是肢端,表现为表面光滑,接近正常肤色,质硬的单发或多发性丘疹或结节,多无自觉症状,偶有轻微疼痛或压痛。

5化脓性肉芽肿

又称为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是一种常由轻微损伤引起的皮肤粘膜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分叶状增生而形成的息肉状损害。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男女性,但以青少年多见。损害通常发生在手指、足、唇、头、颈、躯干以及口腔黏膜灯处皮肤黏膜,但有少数病例发生在外阴部及肛门周围。

化脓性肉芽肿损害多单个发生。早期损害为鲜红色或暗红色小丘疹,缓慢或迅速增大,形成有蒂或无蒂结节,有的呈短棒状,直径在0.5~1cm,表面多光滑和呈小分叶状。质软、易脆,以至轻微创伤可引起明显出血,也可因此坏死、溃疡、表面结棕黄色或黑色痂。无自觉症状,无压痛等。但若继发细菌感染时可见损害及其基底红肿、疼痛、触痛。









































怎样治白癜风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里最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gpm.com/jbzd/48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