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会为新生儿做哪些检查

2017-3-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文/石珊儿科主治医师

  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会由儿科医生做第一次的身体检查,由于操作地点在检查室,妈妈们并不知道医生是怎么为宝宝检查的。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医生会为新生儿做哪些检查。

1检查生命体征

  体温:一般新生儿的体温为36.5~37.5℃,体温过低或过高均需做进一步的评估与处理。

  呼吸:从胸廓起伏的次数来计算,新生儿呼吸次数较快,每分钟40~60次。

  心跳:用听诊器或按压肘关节脉搏的方式来计算,每分钟~次。

2观察活动力

  从宝宝的神情、肢体动作及姿势观察活动力是否良好,是否有明显的五官不对称、肢体畸形等先天异常。

  姿势:仰躺时,手脚会呈自然的屈曲状。

  手臂弯曲度:将一手臂拉至对侧肩膀,观察前臂与上臂的夹角,及手肘与身体中线的关系位置,足月儿的夹角应小于90°且手肘无法跨越身体中线。

  膝后窝夹角:先将小腿与大腿并拢,再将小腿与大腿拉开,之后测量膝后窝之角度,足月儿应小于90°。

3测量体重

  通常足月产新生儿体重应在~克之间,太轻或太重都可能有问题,合适体重应落在同胎龄新生儿体重的第10~90个百分位之间。

4观察肤色

  肢端发紫,唇与躯干红润:属正常现象,不需处理。但若全身均有发紫情形,则为缺氧,需做进一步检查。

  面部有瘀青:常发生于产程过长或体重较重的自然产宝宝,瘀青会渐渐自行消退,不需特别处理。

  肤色苍白:须排除贫血及血液循环不良等情形。

  肤色偏红:可能是体温太高或是血红素较高导致。

  大理石斑纹:通常是新生儿微血管调控能力不成熟所致,属于正常现象。但低体温、败血症或血量不足等也会引起此现象。

  除了以上的异常,也可从肤色观察是否有胎便染色、胎脂或黄疸等异常。

5皮疹

  粟粒疹:一种白色小丘疹,常见于额头、鼻头及两颊上,因为角质堆积于真皮上层所致。不需特别处理,出生数周内会自行消失。

  黄色丘疹:若丘疹偏黄,一般常为皮脂腺增生所致,常见于鼻子。亦会自行消失,不需处理。

  红色皮疹:中间多有黄色小脓包,通常于出生后48小时开始出现。之后会自行消失,不需处理。

6斑(痣)

  有些宝宝会在身上出现颜色不同的斑或痣,以下为常见的几种:

  蒙古斑:常见于臀部、四肢等部位,颜色为蓝黑色,多于5岁前消失。

  鲑鱼斑:好发于后颈、眼皮及眉间等处,多于一岁前自行消失,不需特别处理。

  草莓状血管瘤:出生时正常,但数日后会形成红斑,并渐渐隆起成一鲜红色血管瘤。血管瘤多不需处理,大部分血管瘤于7岁前会自行消失。

  葡萄酒色斑(火焰痣):呈紫红色斑块,压下不会褪色。若位于脸部,则需要检查有无合并先天性异常问题。

7量头围

头围是指从额头最突处(眉毛上方)量到枕骨隆突(后脑勺最突处)的一圈距离,正常足月新生儿,头围为33~38厘米,若低于10个百分位或大于90个百分位(以50个百分位为例,约34厘米),均需进一步检查。

8检查囟门

  在宝宝安静时,以手指触摸囟门(头骨交接处的开口)是否柔软。若太鼓或凹陷,或开口太大或太小,都须做进一步检查。另外,自然产的宝宝可能因阴道挤压,造成头部短暂变形的现象,会在几天后恢复,不必担心。

9头部肿块与颅骨软化

  产瘤:由于受到产道挤压,造成宝宝头皮下软组织水肿所致,几天后会迅速消退,不需特别处理。

  头皮血肿:好发于自然产新生儿,常可于头顶侧边触得,摸起来似果冻触感的肿块,导因于头骨与骨膜间之出血,范围不会超过头骨缝合线。几个星期后会慢慢吸收消退,一般不需处理。

  帽状腱膜下出血:肿块范围较大,摸起来软软的似水袋,且会随着宝宝的姿势变化而改变其形状位置,可能造成大量失血,需进一步检查。

  颅骨软化:部分头骨骨缝周边的骨骼会比较软,若软化区域比较大或持续数星期仍未改善,则需进一步检查。

10触摸颈部

  颈部通常是短而对称、可以自由转动的。触摸颈部时,若有以下状况则需进一步检查:

  斜颈:发现颈部侧边有肿块,且宝宝的脸部一侧偏向对侧时。

  蹼伏颈:若发现颈部皮下组织特别宽厚,有如蹼状。

  锁骨骨折:锁骨处有肿块,触摸时宝宝会哭闹。

11观察脸部

  新生儿不像成人有丰富的脸部表情,需通过仔细观察以发现是否有异常表现:

  五官:观察五官是否有明显异常或不对称的情形,特别是哭泣时,脸部两侧有无不对称的状况。

  眼睛:观察有无眼距过宽、结膜出血、白内障或结膜呈深蓝色的情形。

  耳朵:观察耳朵形状、位置是否正常、有无小耳或低位耳的情形。耳前若有一小肉状突起,则通常为正常变异,不需处理。

  鼻子:观察鼻梁是否特别低矮。

  口腔:检查口部是否有胎生齿、巨舌或唇颚裂情形,若有需进一步检查。

12检查胸部

  观察胸部两侧是否对称、有无胸骨突出(鸡胸)或凹陷(漏斗胸)、呼吸窘迫及异常呼吸音等情形。有些新生儿有乳房肿大的现象,甚至可挤出乳汁,此为正常现象,不需要处理。

13听心音

  听宝宝的心音速率、节奏与有无心杂音。有些新生儿虽有轻度的心杂音,但若无症状或其他异常且日后追踪时消失,通常不需要特别处理,必要时仍需做心脏超声波以确定诊断。

14触摸腹部

  观察有无腹胀或腹壁异常、触诊检查是否有腹内肿块。

15检查生殖器与肛门口

  检查宝宝之肛门及生殖器构造:

  女婴:观察阴带及阴唇形状及大小,有一些白色分泌物是正常现象。

  男婴:观察有无阴茎大小(小于2厘米)、尿道上裂或下裂、隐囊症、阴囊肿大等情形,若有则需进一步检查。

16检查背部

  检查是否有异常的肿块或毛发增生。

17检查四肢

  四肢的检查包括:

  手部:看手心是否有断掌,及有无缺指、多指或并指等情形。

  足部:看有无足内翻或畸形足等情形。

  髋部:检查是否有发展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脱臼)的情形,如果臀部皱摺不对称,或两腿的长度有差异时,应怀疑有此问题,须做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18神经学检查

  通过神经学检查可了解新生儿的神经发展情况:

  肌张力:正常足月儿会呈现对称屈曲的姿势,如果拖着新生儿的腹部,将其举起,发现其身体与四肢呈现明显下垂,则需怀疑存在肌张力过低,需要进一步查明原因。

  觅食反射:用指尖轻触宝宝某一侧脸、嘴唇或嘴角,宝宝会张口并把脸朝向碰触来源的方向,这种反射成为觅食反射,会在6个月左右时消失。

  吸吮反射:将手指放入宝宝口中,他会自然地吸吮。吸吮反射不会消失,但会随着成长变成一种可自我控制的能力,并从吸吮逐步进展到咀嚼阶段。

  惊吓反射:这是一种全身动作,在宝宝仰躺着的时候看得最清楚。突如其来的刺激,出现惊跳反射时,婴儿的双臂伸直,手指张开,背部伸展或弯曲,头朝后仰,双腿挺直,双臂互抱。这种反射在3~5个月时消失。

  抓握反射:一旦有物体接触到宝宝的手掌时,即会自然握住碰触自己手心或手指的东西。此反射在3~4个月时消失。

  踏步反射:扶着宝宝的腋下,让脚着地,他就会自然地做出交替往前踏步的动作,此反射通常在8个月左右会消失。

  张力反射:将宝宝头转向一侧,则同侧的手脚会伸直,对侧的手脚则会弯曲,有如拉弓射箭之动作。此反射通常在6个月左右会消失。

文章出自《妈妈宝宝》杂志

图片来源于网络









































白癜风用什么药膏好使
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疗效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gpm.com/jbzd/54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