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当从根治
2017-9-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1
冬病夏治
常言道“烈日三伏下,冬病夏至忙”,又到了一年治病的好时节了。
冬病夏治属于中国传统医学范畴,是依照“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中医理论的特色疗法。
在中医看来,夏属阳,“天人一体”(《内经》),此时人体与自然界的阳气盛旺,利用这样一个有利的时机,凭借“以阳克寒”,“寒者热之”中医经典治法,温补阳气、驱散寒邪,达到使身体某些虚性、寒性的疾病标本兼治的目的和预防保健的作用。
运用补虚助阳药或温里散寒药物,天人合击,最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这也是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的原因。
2
冬病夏治之良机:
6月21日为夏至,预示夏天的到来,而真正最热的时候算是后面的三伏天了。三伏天有以下几个阶段:
伏前加强(7.7-7-16)初伏(7.17-7.16)中伏(7.27-8.5)闰中伏(8.6-8-15)末伏(8.16-8-25)当然,热的趋势也是呈递增趋势!
因此,“冬病”正要抓住此良机,坚持治疗,今早驱除病邪。
施治方法:针灸、推拿按摩、穴位敷贴(麻黄、生姜、肉桂、艾叶)、刮痧、拔罐、穴位埋线、溻渍、理疗等。
3
冬病夏治之适应病症:
1、呼吸系统疾病:如肾阳不足,肺脾气虚的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发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咽喉炎等。
治法:
第一步刮拭背部:以背部的肺俞为重点并在其附近进行刮痧拔罐。
第二步刮拭胸部:刮拭整个胸部,并以膻中、中府穴为重点在其附近进行刮痧拔罐。
原理:采用中医“三焦定位”方法,心肺均居胸中;膻中是八会穴中的气会,肺主气,肺有问题取气会;中府是肺之募穴,募穴是五脏六腑之气汇集在胸腹部的腧穴,肺脏之气汇集在胸腹部的腧穴就是中府穴。
第三步刮拭手臂:刮拭手太阴肺经,重点刮拭尺泽-孔最-列缺-太渊这段肺经。止咳特效穴:
太渊:属于手太阴肺经之原穴,有补肺益气、化痰止咳的作用,对肺气虚引起的咳嗽,可用拇指按压次穴。
尺泽穴:主治肺及支气管、咽喉等呼吸系统疾病出现的咳嗽、哮喘、咯血、喉咙疼痛、鼻炎等。天突穴:相当于肺与大气相通的通道,清气从这里进入肺,浊气又从这里呼出,因此对于肺气上逆之咳嗽、哮喘有很好的疗效。
另外刺激胸腔-呼吸区带有预防发作的作用。对这个区带,轻轻揉摸,按压或搓,能提高呼吸器官功能,减少哮喘发作次数。
2、消化道疾病(属中医脾胃虚寒或实寒性病症):慢性结肠炎、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呕吐等。
治法:
穴位贴敷:在足三里、中脘、气海、关元穴等穴位贴敷,以起到激发正气、缓解疼痛、减少冬季发作的功效。其次推拿、针灸来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3、四肢关节、肌肉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炎、肩周炎、强制性脊柱炎;虚寒性腰腿痛、虚寒性筋骨肌肉痛、冻疮等。
治法:
穴位敷贴、艾灸、针灸或溻渍大椎穴。
原理:大椎穴为全身阳气开关,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阳气,二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大椎。历代医家文献对此穴皆有记载,如《甲乙经》:“三阳、督脉之会。”指的就是此穴是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加上督脉这人体七条阳脉经气所汇集之处,可见此穴阳气之旺。
4、免疫力低下、虚寒性体质引起的痛经、四肢冰凉、背凉、头痛、溃疡病、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等。
治法:灸法:一般用的是艾灸,以艾叶为原料,做成艾绒、艾柱和艾条,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
原理: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相比穴位贴敷、刮痧和拔火罐,艾条是用实火祛除身体里的湿寒之气,属于劲道比较足的疗法,所以容易上火的人不建议用艾条,否则内火加外火就会虚耗人体的津液。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按一个方向刮动,刮痧能刺激经络穴位,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出现青紫色出血点,也就是俗话说的“痧”。
原理: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疏通经络、舒筋理气、祛风散寒的作用,使人体的神经、循环、免疫、排泄等系统兴奋起来,加快新陈代谢。
5、亚健康状态:易疲劳、腰酸背痛、失眠、纳差等机能不足状态。
涌泉穴:是人体少阴肾经上的要穴。治法:睡前端坐,用手掌托来回搓摩涌泉及足底部次,以发烫发热为度,再用大拇指指肚点按涌泉49下,以感觉酸痛为度,两脚互换。最后再用手指点按"肩井"穴左右各49次即可。
足三里:是人体足阳明胃经上的要穴。
点穴法:可用双手大拇指指肚点按足三里,每次下,以感觉酸痛为度。
艾灸法:取中草药"艾"为燃料,将艾绒点燃,直接或间接温热感穿透肌肤入穴。
命门穴: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
治法:掌擦命门穴,发热发烫为度,时间约15分钟。
百会穴: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头部,在两耳廓尖端连线与头部前后正中线的交叉点。
治法:
按摩法:睡前端坐,用掌指来回摩擦百会至发热为度,每次下。
扣击法:用右空心掌轻轻扣击百会穴,每次下,时间约10分钟。
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
治法:
揉中法: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揉转,每次下。
4
“冬病夏治”也有禁忌人群:
3岁以下的小孩、孕妇、恶性肿瘤患者、肺结核活动期患者、支气管扩张患者、强过敏体质者、感冒发烧者、患有感染性疾病以及阴虚火旺者,不宜进行“冬病夏治”。
5
注意事项:
冬病夏治期间,应注意夏季特点,从饮食、药物及起居方面综合调养。
一、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等。
二、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
三、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因为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四、忌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
本文为原创/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医学交流欢迎加我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