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quot气血精神q
2017-2-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黄帝内经》气血精神
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合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
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止为之眩。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悗。
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
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
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
气血正平,长有天命。
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血气者,人之神。
汗者,精气也。
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天。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心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
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
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
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神者,正气也。
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精者,身之本也。
气血就是人体的后天之本。
人体的五脏六腑、骨骼经络,乃至毛发皮肤都必须依赖气血的滋养。没有气血就没有生命。再形象一点说,气血其实类似于汽车里的汽油、手机里的电能,如果汽油加满、电量充足的话,汽车和手机就能正常使用;而倘若汽油不够或电量不足的话,无论你怎么折腾,汽车在一定时间后都会熄火,手机也会因电量不足而通话效果不好甚至不能通话。
气是生命的能量。
气虚者,畏寒肢冷、自汗遗尿、疲惫食欲减,食四君子汤、补中益气丸、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以补气。
气滞者,用逍遥丸疏肝郁,用枳实导滞丸疏脾胃。
气逆者,用橘及、半夏、苏子理气降逆。
血是生命的营养。
血虚者,眼干涩甲变形,头晕心悸,以四物汤、当归、白芍、丹参、阿胶补血。血热者,发烧口苦,便秘流鼻血,以黄连地黄、犀角地黄凉血。
血淤者,痛经、神经痛、便秘、黑眼圈,以桃红四物汤,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丹参柴胡补血。
出血者,气虚出血用归脾丸。阳虚出血用犀角地黄汤。阴虚出血用三七。
神是生命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精具有参与人体生殖繁衍、推动人体生长发育、生髓化血、濡养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等生理功能。
“好神气啊”、“精神抖擞”、“神采奕奕”等是我们经常用来夸赞别人精神上佳状态,可见此人整体生命活动外在表现是比较活泼、向上、积极、优良,包括给人的整体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等,其实这些都是“神”的表现,正如《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神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上面所讲的只是广义之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之神,是指心所主神明,也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在中医藏象学说中“心藏神”,将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统归于心而分属于五脏,强调心是“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
首先,神能调节人体精、气、血、津液的代谢。神是由精、气、血、津液等作为物质基础而产生,又能反作用于这些物质。神具有统领、调控这些物质在体内进行正常代谢的作用。如《摄生类》说:“虽神由精气而生,然所以统驭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则又在吾心之神。”
其次,神能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脏腑精气产生神,神通过对脏腑精气的主宰来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以五脏精气为基础物质产生的精神情志活动,在正常情况下对脏腑之气的运行起到调控作用,使之升降出入运行协调有序。“五神藏”和“五脏主五志”,反映了生命存在的形神统一观。
再者,神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神是人体生命存在的根本标志,形离开神则形亡,形与神俱,神为生命的主宰。
补神第一要诀就是要修养身心。其次才是补益和睡眠。
阳气是身体最好的良药!一、阳气对人体意味着什么我们的生命即是一团阳气,治病或养生总需在阳气上下功夫。疾病之所以康复,是因为邪退而阳气得安;身体之所以健康,是因为阳气旺盛而邪不能客。因此说,阳气是本,病邪是标。治病时往往需要标本兼顾,但切记勿失其本。不管任何医疗手段都不能只盯住病邪而忽视阳气,祛邪固然要紧,复阳才是康复的关键。
生病=“阳”出了问题:
“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养生治病首要扶阳”“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阳气若足千年寿”……在市面上热销的养生保健书籍中,常能看到这样的话语。确实,阳气对人体至关重要。《黄帝内经》中《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提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者,卫外而为固”。
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若天上没了太阳,地上就没有生命;人若没有阳气,生命就会停止。人的寿夭就要落实在阳气上面。长寿的人往往是阳气足的,相反,若阳失其所,则有折寿短命之虞。我们的身体壮不壮实,能不能抵御外邪的侵袭,就要看这个阳的卫外作用。
中医认为,人体阳气主要有三大作用:一是生化作用,人体靠阳气生化气血、精血津液;二是宣化作用,人体的气血、津液主要精微要靠阳气输送、散布;三是卫外作用,阳气有防御和卫外作用,即抵御疾病。
1什么是生命生命即是一团阳气,是一团源自太阳的阳气。阳气不散,则生命不息。养生,即是养自己机体内蕴的这团阳气,使之不受阴邪而变弱,不因五志过而熄灭。古贤有“法于阴阳,合于术数”的养生方法,其根本即在于养阳。因此说,只要阳气养得充足了,生命之火就会持续不息,活到天年亦有可能。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养生就是要养阳。正常情况下,我们的饮食寒热要平衡,凉的与温的混杂着吃,这样才能保持阳气不损。但若体质已经偏虚偏寒,就要多吃些温性的食物,以提高机体的阳气。因此说,阳虚的人当重视养阳扶阳,晨起喝姜糖水,平时少吃寒凉食物;而相火偏旺的人吃些寒凉性的水果反而更健康。
人的生命即是一团阳气,阳气旺则生命力旺,阳气弱则生命力弱。心神是生命的表现形式,生命力旺,其心神必旺;反之,生命力弱,其心神亦弱。心神内则由心所主,心火明亮则心神足;外则显示于眼睛,眼睛明亮则心神足。小儿阳气旺盛,因此能整天蹦蹦跳跳而不觉疲劳;其心神充足,背诵东西最不容易忘记。
生命是一团阳气,要想生命力旺盛,就要养好这团阳气。人生在世,籍此一团阳气而能有所作为。因此,阳不能妄耗,需保阳扶阳养阳。睡眠是养阳的最好方法,需适时休息,夜则入眠,晨则起床,使起居合乎天地规律。夜晚睡觉是敛藏阳气,让阳气休息,至早晨一觉醒来,人体阳气随太阳而升发,充满朝气与活力。
生命有阳气,若阳气宣通,则阴霾自散,周身不病。偶尔阳气不足或不通时,机体会暂时把阴浊瘀毒水饮痰湿等代谢产物打包放在某处,表现出来的可能是脂肪瘤、结石、增生、囊肿、脂肪肝、肿瘤等等。若检查发现此类东西,这都是暂时的生理变化。一旦阳气充足了,气化功能加强,这些产物就会自然消失。
只要生命存在,机体就会有阳气,也就会有气化功能。我们每天饮食而能获得食物中的能量,全都依赖阳气的气化功能,同时,代谢之后的浊毒糟粕等能正常排泄,也依赖气化功能。若阳气健旺,气化功能正常,则体内浊毒都能顺利排出;若阳气已虚,气化功能异常,即会产生病理代谢产物,郁滞于体内,即是疾病。
2寒邪伤人,百病之长健康必需有合适的体温,人有体温,即是阳气所化;而寒邪袭人,最伤阳气。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把伤寒作为百病之源,其因概原于此。寒邪入体,与阳气交争,或正胜而邪去,病体康复;或正弱而邪进,由表及里,而有六经传变。仲景以六经钤百病,探索寒邪致病的规律,亦即阳气在六经不同层次的强弱盛衰。
生命是运动着的,我们的身体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每天都需要饮食,也会代谢出“垃圾”,需排出体外。若身体阳气不足或脏腑功能减弱,则排浊功能会减退,结果就是垃圾蓄积在了体内。若一段时间之后身体阳气恢复或脏腑功能正常了,则会把以前蓄积的垃圾统统排出体外。——肿瘤的发生与治疗也正是此理。
3阳气,升降出入人身阳气有升降出入,则生机活泼,生命不息。阳气在上以散为主,气由内而外散以能舒畅精神;阳气在下以合为主,气由外而内合则能固摄根本。心气在上要软,肾气在下要坚,软则气散,坚则气聚。凡阳气升发无力或气下而不上者,可用咸味以软心。反之,若阳气过升而不降或气上而不下者,需用苦味以坚肾。
有人担心,由于工作原因长期不见阳光,会影响健康。一方面,生命是一团阳气,而太阳是阳气的源头;另一方面,太阳每天东升西降,同时影响着我们机体的阳气左升右降。因此,我们要经常晒晒太阳,既有利于升发阳气以顺应天地规律,又能平衡阴阳,升清降浊。久不晒太阳的人,特别容易抑郁,其原因即在此。
4神足不思眠俗语:神足不思眠。心主神,神为一团阳气。心气健旺则阳气充足,光明普照,精神不减,不眠亦不累。而心气不足之人则神气衰弱,晦暗不明,自然昏昏欲眠。我观察不少痰湿偏盛之人多易入睡,且能久睡。有人开车等红灯时竟然已经睡着,有人头落在枕头上三秒钟就发出鼾声,这都是阳神不足而阴霾弥散的反应。
5阳气能固摄阴津若周身一处阳虚失于固摄,则一处会汗出,是为虚汗。这是汗出的另外一种情况。阳气内扰而汗出,需敛阳;阳气不足而汗出,需养阳。阳加于阴谓之汗,因此治汗的关键总在治阳。抓住阳气的虚实盛衰与六经部位,即可抓住汗症的本质。推之,汗症需治阳,疼痛、痒麻、功能障碍等不适亦当如此。
阳气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一网友说的非常好:
“阳虚是现代社会成年人普遍的问题,百病之源。众多男性耗损过度、饮食不节、压力山大、四体不勤,所以脾湿不化、肠胃积弱、虚胖难抑、畏寒惧热。许多女性爱美虚荣、衣不蔽腹、盲目减肥、多食寒凉,是故气血不调、寒邪经痛、子宫肌瘤发病率暴增。”
二、阳气与治病中医治大病,重在扶正,次在祛邪,因为扶正才能救命,祛邪才能治病。正气就是生命,正气也是一团阳气。要保命,就要保住这一团阳气,因此不可滥用寒凉而浇灭阳气,亦不可滥施攻伐以釜底抽薪。只有养得阳气,才足以保命。若为了治病反而剥夺了尚可延续的生命,这不是可供依赖的医学,而是盗贼,是恶魔。
有人问,后头某处能摸到皮下有数个肿块,怎么回事?我说:周身凡一处阳气不到,即一处阴浊痰湿水饮等凝滞,或聚而成肿块,或为增生,或为结节,或成肥胖,或为囊肿等等。针刺能通阳,因此,凡阳气不到之处,都可针刺局部以引动阳气到达此处。况且,还可用灸法以扶阳。针灸合用,阳气宣畅,阴霾自散。
有人检查发现有乳腺增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肝血管瘤、腰椎增生等病。所有的增生、囊肿、肌瘤、肿块等皆属阴浊凝滞,其根本原因还在于阳气不能宣通。因此说,治病的关键是扶阳通阳,让阳气健旺,则浊毒痰饮水湿等阴性代谢产物自能排出体外,而不至于凝聚滞塞为患。阳气一通,则诸症皆可霍然而解。
三、怎样呵护自身阳气人生有太多的不如意,但为了健康长寿,为了享受人生,我们要努力让自己快乐起来。
1健康长寿一则要选择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这是人生快乐的源泉;
二则要让自己的内心充满阳光,即使遇到挫折与失败,也不放弃对快乐的追求;
三则经常有意识地哈哈大笑,这会让心气充盈,让阳气宣通,则阴霾自散;
四则忘记所有不快。
人与天地相应,天地阳气变化,人亦应之。春则阳升,人体阳气亦升,是为木;夏则阳浮,人体阳气亦浮,是为火;秋则阳敛,人体阳气亦敛,是为金;冬则阳藏,人体阳气亦藏,是为水。土为中气,为阳气升浮敛藏的枢纽。因此,五行代表的是阳气的五种变化状态。五行需活学活用,切不可把五行拘泥成五种物质。
人身阳气与自然界相通,上午升发,午后收敛,至夜则藏。调理之法,上午要帮助阳气升起来,古有大小阳旦汤,以升阳为主;下午要帮助阳气降下去,古有大小阴旦汤,以敛阳为主。若上午发热,多是阳气过升,需适当敛阳,白芍其作用在此;下午发热多属阳气不降,需助阳气之降。比如,日晡发热即需敛降阳明。
2春季养生生姜其味辛性温,能升阳出阴,宣畅阳气,祛五脏六腑的阴浊。逢春则天地之间阳气升发,正合乎生姜之性。早晨太阳升起,正对应于春天,因此,春天的早晨最适合于用生姜。晨养一日之阳气,春则养一年之阳气,善养生者,此时可晨服生姜红糖水,借生姜以升阳,用红糖以养血,血足阳升而肝气自然舒畅。
木主升发,应之于一年是春天,应之于一天是早晨。木气要升发,就必需得水中阳气,温而能生。因此,养木气的关键是温,而绝不是寒。比如,早餐需吃温暖的,而且要吃温性的食物,这样才能把一天的阳气升发起来。若喝凉水,或吃寒凉水果,或吃生冷,久之必然损伤木气。木之生机一旦不足,则健康必然受损。
每次喝水以三口为限,需饮温水,慢慢吞咽。因为水性阴,入于胃中,要脾阳运化,才能把水饮气化成身体需要的精微物质,然后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个过程都需要阳气的气化,否则喝水太多,或水太凉,阳气无力气化,则水入体而成饮邪,留滞胃肠,反成病患。
3夏季养生有人问,夏天阳气外浮而内阳虚弱,不能喝冷饮,那什么时候可以喝冷饮呢?为了维持健康,人体要保持相对恒定的正常体温。而冷饮入腹,即需阳气努力工作,以气化寒湿,变成饮食精微。若素体阳虚,气化功能不足,冷饮中的寒气或许留滞于体内,即成病邪。因此说,若属阳虚之体,什么时候都不建议喝冷饮。
按天地规律,夏至前后人体阳气最浮,内阳最虚。因此养生需注意,
一则忌食生冷、油腻,忌过饮冰冷饮料、啤酒,以免伤损中阳;
二则不熬夜,能使身体阳气平衡,以平缓度过夏至;
三则情绪平和,勿使七情过激。
对于素体心气或心阳不足之人,若熬夜看球,大喜大悲,一惊一诧,则心之阳气被扰,最易出现意外。
运动有益于健康,但因年龄、体质以及四时不同,其要求亦不同。年轻人及体质健壮者不妨多运动,或者做些对抗性运动,大汗淋漓亦不要紧;老年人及体质虚弱者则不建议做对抗性运动,运动不可过强,以后背微微汗出为度;冬天人体阳气敛藏,需减少运动,以免扰阳;夏天阳气外浮,最适合于运动,有利于通阳。
4秋季养生秋末又是葵花籽丰收的季节。向日葵每天逐阳而转,又名向阳花,其得阳气之最旺,可知矣。葵花籽内蕴太阳之阳气,可补身体之阳虚。或炒或烤或生食,能辅助治疗抑郁症、神经衰弱、失眠症等,还能增强人的记忆力,对癌症、高血压、心脏病等因于阳虚者皆有良效。寒冬时节吃点葵花子,能让心情充满阳光。
5冬季养生冬天要养阴,养阴即是养阳气的敛藏,勿扰动阳气。冬天阳气得藏,则来年春天必然升发有力。
冬天藏阳之法: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故需注意保暖;减少户外剧烈运动;减少洗澡次数;早睡晚起;使志意收藏,勿过思过虑;吃些滋补肾阴的食物;若属肾虚,可适当服补肾膏方。
冬天养生的唯一要求是让阳气敛藏。
从小雪开始,六气变为太阳寒水;四季亦属冬天,此时由肾主时。肾为水脏,内含先天精气,化为肾阴肾阳。冬天需养肾,养肾即是滋养肾阴,并敛藏肾阳。二者其实是一回事:肾阴充足则阳气易于敛藏,阳气敛藏又有助于肾阴充足。善养肾者,生活饮食起居等行为皆当合于冬天的特点,不妄动、妄耗、妄浮阳气。
冬至一阳生,冬至后养生,重在养阳气之升发。我在《选择中医》里提出可适当服些四逆汤。但若遇暖冬,阳气本已宣散,若再扶少阴之阳,阳气过动,反不利于健康。可在四逆汤中加些养阴之品,如熟地、核桃仁、枸杞、当归、大枣或羊肉等,都可于阴中求阳。冬至后45天方是立春,此段时间内都可用此法养阳。
6喜卧-阳气不足、湿浊内滞有的人总喜欢躺着,自认为“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歪着,歪着不如躺着”。其原因有二,
一则阳气不足。阳主动,阳足则神足气足。试看孩子往往活蹦乱跳地,而不喜欢躺着,即是其阳气充足之象。阳气虚弱了,阴就胜过阳,阴主静主卧,且精神萎靡不振;
二则湿浊内滞。湿为阴邪,湿重的人往往懒惰而喜卧。
现代研究发现,运动能减少患癌的风险。运动的好处很多:有效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效清除自由基;保持体型,防止肥胖;改善消化及排泄机能;排除不良情绪,所有这些都对防癌大有裨益。运动能益五脏:脾主四肢、肌肉;肝主筋;肾藏相火;心主神;肺司呼吸,若五脏阳气通畅,自然不生癌症。
7心肾阳气心肾皆含阳气。在心则内含君火,为一团明亮的阳气,养心即养阳:调和情志,远离怨恨恼怒烦等五毒,则心能主神,而五脏六腑阳气皆宣通无碍;在肾则内蓄相火,为一团温暖的阳气,养肾亦即养阳:晒晒太阳、适度运动、饮食温暖、按时睡眠、热水泡脚等等都可养肾。肾阳充足则温煦得力,气化正常,自然健康。
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内藏相火,主生长、发育、生殖。善养生者,需重视养肾。天地阳气生长化收藏,以冬为藏,应之于肾,因此冬天最好养肾。推之,每天都有阳气的升降浮沉,夜半阳气收藏,以应一年之冬天,亦与肾相应,故晚上养肾最好。以农历月来看,月晦时阳气最为收敛,应之于肾,故月晦需养肾。
脊柱是人体阳气的中轴;脊柱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主宣通卫气,固表祛邪;膀胱经上分布着五脏六腑的背俞穴,皆与相应的脏腑相互通贯。小儿稚阳之体,皮肉浅薄,且经络敏感。小儿捏脊可以有效地刺激督脉与膀胱经,既升提阳气、扶阳抑阴,又平衡脏腑、舒畅气血,对于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并预防疾病极有好处。
活人有阳气,只有活人才有经络,经气亦属阳气。阳气喜暖而恶寒,温则经气行,寒则经气滞。艾灸能温阳,经气得灸火而宣通;热性刺激方法都有一定的温通经气效果,如激光针、热敏疗法、火针等;相反,寒性刺激会阻滞经气,比如冷敷、寒气吹刮、注射冰冷的药水等等。经气通畅则正气旺,经气滞塞则易生病。
8四时各有阴阳升降春夏阳气升,阴气降;秋冬阴气升,阳气降。人居天地之间,春夏养阳,是养阳气的升发,人体阳气要随春夏升起来,因此要用温阳升阳的方法,需桂枝、黄芪之属;秋冬养阴,是养阴气的升发,人体阴气要随秋冬升起来,(阴气升则阳气降,本是一回事),故需敛阳潜阳,需生石膏、熟地之类。
9纵欲危害健康俗云“色字头上一把刀”,极言纵欲对健康的危害。肾藏精,纵欲泄精伤肾,初则阴精亏于下而见腰膝酸软、精力不济、小便无力诸不适,久则阳气浮于上而成精神恍惚、头眩耳鸣、疲乏嗜睡、记忆力下降诸症,其患多不可胜数。治疗此病必先安定其心,以稳精宫,再思补肾,滋阴于下以固根本,敛阳于上以防暴脱。
10年过四十,阳气渐虚,需开始重视养生年过四十,阳气渐虚,需开始重视养生。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逢夏季,养阳可用灸法。灸火能升阳、扶阳、温阳、养阳、通阳,其功甚大。可根据体质、病症选择合适的灸法、疗程及穴位。比如,久病大病可用艾柱直接灸,而小病或养生则可用艾条或艾盒温和灸。养阳还要注意避寒,并需忌过食生冷。
我主张每个人都要养好自己的阳气。但有人说:反正都是活一辈子,何必这么谨慎,寒凉的照吃也不怕。持这种观点的人暂时还没有生病,没有体会到生病之后的痛苦与折磨,因此敢说大话。一旦罹患病痛,千里万里去求医时,我相信病人一定会管住自己的嘴。忌口对于各种疾病的康复非常重要,有时甚至是关键。
11日夜作息养生天地运动变化产生阴阳,白天为阳,夜晚为阴。阳则精明神聪;阴则幽潜沦匿。白天阳气伸张,我们运动、工作、学习、思考,都是阳气主事;夜晚阳气收藏,要入静安眠,不妄作劳,让阳气休息。阴极而阳,阳极而阴,生命状态的日夜变化亦即天地阴阳的运动规律。顺之则生,逆之则病。养生治病都需从此处着手。
结缘教练技术,一切皆有可能!
亲爱的朋友,这里是心灵的港湾。当你痛了、累了、倦了、无助了、心情不好了的时候,不妨走进暖暖的身心灵成长家园,走进自己或别人心灵的花园,这里是你心灵栖息的地方。释放自己,去享受那份惬意和感动。相信,你会收获一份满满的友情和笑对生活风雨的淡然。读一段唯美文字,感受一颗温暖的心。
?献给喜欢阅读的你!爱生活,爱阅读!精选美文、美图、教练技术、心灵、励志、情感、健康。让心灵去远行,让文字触动你灵魂!
白癜风去哪里治疗好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