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篇文章,讲真,你可能会瘦哟
2017-2-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本篇文章来自于英国医学杂志《MedHumanit》子刊,由本小组啪啦少女翻译撰写,欢迎您的阅读和指正!
题图:电影《美食从天而降》海报,图片来源豆瓣电影
法医秘史|第14辑
看完这篇文章,讲真,你可能会瘦哟~
要不要来一份酷似肝脓肿的醍鱼酱?或是好像子宫内膜囊性病变的瑞士奶酪?巧克力的后面到底是该接“巧克力棒”,还是“巧克力囊肿”?“燕麦”细胞癌会不会让肺也变得香喷喷的……虽然说,用已知熟悉的事物来为未知现象命名,是我们身为人类的思维惯性,但是请问医学泰斗们,你们怎么就那么爱吃呢?
不得不说,拥有想象力的人,在各行各业里上手都会很容易,因为触类旁通的思维定式会让我们将陌生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样理解和学习起来就会变得更加简单。比如典型的纤维肉瘤(软组织恶性肿瘤)细胞,显微结构中的纹路与鲱鱼脊柱上支棱出来的肋骨有超高的相似度,这让它有了“鲱鱼骨纹”(人形纹)这样文艺的名字。而由风湿性心脏病带来的心脏二尖瓣狭窄、增厚的瓣膜和融合的边缘呈现出的“鱼嘴”形状,则成为了识别疾病、判断典型的一种方式。用食物来解读疾病变化与医学问题,不仅可以生动形象地为医学生活增添色彩,更能极大地减轻专业与非专业的沟通障碍。比如,当我向你阐述“超挤压食管”或“食管压力异常性疾病”,远不如我告诉你这是“胡桃夹食管”来得更形象。像胡桃夹的形状一样进行着不规律蠕动收缩的食管,往往是非心源性胸痛(non-cardiacchestpain)中最常见的食管压力异常引起的现象,而当我这样形容的时候,你会不会也能更好的理解?
胡桃夹食管,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你看,尽管我在上面举了一个既活泼又有童趣的例子(我真的这么认为啊),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大部分和食物相关的比喻都会让人倒尽胃口。比如我们用“猪油”来描述“豚脂脾”——在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的患者体内,异常沉积的淀粉样蛋白会使脾脏增大,并且变成蜡状(猪油状)。我们也用“鸡油”来形容因为红细胞沉降而形成的死后血凝块的黄色胶状上清液。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卡布斯苏丹大学病理学系教授RituLakhtakia为我们梳理的医学美食世界,让你重新认识疾病,也重新认识你身边的食物们。
身上出现“奶制品”,总归不太妙
在医学词典中,当我们使用了“奶油状”的说法来形容脓时,这通常意味着里面包含了坏死组织、白细胞和细菌组成的炎症渗出物。而“牛奶斑块”则专指风湿性心包炎(心脏包膜发炎)留下的白色印痕。倘若你的皮肤上出现了6个或6个以上的“牛奶咖啡”斑(caféaulait),那就基本可以认定你已经患上了神经纤维瘤病的一种。(神经纤维瘤病的诊断分类多样,“牛奶咖啡斑”只是NF1症状的识别条件之一,虽然目前尚无有效的措施能阻止或逆转NF1的病程,但是大多NF1疾病本身仅对面部容貌有影响,而不会影响正常寿命,除非良性肿瘤影响了重要脏器的功能。)
要是出现“干酪样”的坏死,那是结核病变的标志,拥有大小不同空洞的“瑞士奶酪”既可以用来形容萎缩后子宫内膜的囊性病变,也能用来形容脑囊虫病(由猪肉绦虫感染产生囊肿)的囊性病变。假膜型念珠菌感染因为拥有白色颗粒状的外观,足以成为“茅屋芝士”的替代样本。啊!对于RituLakhtakia教授而言,这些比喻永远地改变了他对熟食区奶酪专柜的兴趣。
结核病变的干酪样坏死,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另外,涂满了黄油的面包会让你想到什么呢?对专科医生而言,如果你在两片面包间涂满黄油之后再把它们拉开,那么两片面包间毛茸茸的粘连简直%地呈现出了纤维素性心包炎的状态……如果你们在家,手边正好又有黄油和面包,不妨试一试吧。
纤维素性心包炎的状态,就是这样细细的,比这再略丰富的一些拉丝……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谷物和坚果?简直是医科的盛宴
像豆子的肾脏,或是像肾脏的豆子之类的比喻浩如烟海,而豆子五花八门的种类和大小简直成为了医学形容词的宝库,用“花生”、“核桃”、“柠檬”、“橙子”来比喻不同体积的肿瘤也已经是医科的通俗做法。血源性传播的肺结核会让病人的肺部布满细小的白色病变,因为颜色大小都极其相似的缘故,这种可怕的病变反应被称为“栗粒”;而“西米脾”患者因为马氏小体(白髓)动脉周围沉积而产生的淀粉样蛋白沉淀,看起来就像是煮熟的西米粒;肺小细胞癌极富攻击性,但是它的细胞却呈现出纯良无害的细小圆卵形,所以它最早的名字是“燕麦”细胞癌。
是不是觉得有点儿饱了?
在医科,水果同样让人难过
当寻常狼疮患者用手指按压在硬物(桌面或玻璃)上时,患者的皮肤斑块边缘处将会出现黄棕色半透明的结节,这一现象被称为“苹果果冻”;孕妇倘若不幸患上了由胎盘绒毛间质水肿所致的葡萄胎,则会让宫腔内容物呈现出“葡萄串”的形状;“草莓”除了用来形容胆固醇沉着患者胆囊粘膜上的淡黄色斑点,“草莓子宫颈”也用来指代由滴虫感染导致的子宫颈发炎红肿;“樱桃”红斑点(樱桃状血管瘤或坎贝尔?德摩根斑点)是一种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的皮肤血管瘤;有一种常见的颅内动脉瘤名为“浆果”动脉瘤;炎性乳腺癌患者的皮肤因为淋巴管癌栓导致淋巴水肿而增厚且凹凸不均,被形象的称为“橘皮”;“西瓜”胃是老年人胃窦血管扩张症的委婉叫法,患者的胃壁血管会扩张扭曲,甚至可能破裂出血;“杨梅舌”则是暂时还未扬名国际的本土称谓,专指由于某些充血性疾病引起的舌乳头充血水肿、突起、增粗发红,舌苔发白形似杨梅的一种舌的病理特征。
水果,图片来源文献[3]
调味料?同样被染指
由右心衰竭引发的慢性静脉淤血会迫使肝小叶的中央静脉淤血扩张,在患者死后,苍白的肝脏会呈现出“肉豆蔻”状的图案;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细胞核中粗点状的染色体,就像是“盐和胡椒”带来的风味交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皮肤表面的“糖”状颗粒(体内尿素通过汗液排出后的结晶),被称为尿毒“糖霜”。
肝小叶中央静脉淤血扩张,图片来源文献[4]
医学对食物的引用和迁移已经涉及到了饮食的方方面面,除了上文所提到的那些,还有我们众所皆知的啤酒肚,以及因皮肤上有明显可见红紫色胎记而被称为“葡萄酒色斑”的血管瘤;由胃部问题引发的呕血,可以通过检验“咖啡渣”样的呕吐物进行诊断(因为血液受到了胃酸的影响);而在卵巢的一种名为布伦内罗氏瘤(Brennertumours)的肿瘤中,细胞因其特别的微观形貌而被赋予了“咖啡豆”的名字。
小细胞肺癌,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如果你患有花斑癣(一种皮肤真菌感染),你就能在皮屑制成的氢氧化钾涂片上找到形如“意大利面条和肉丸”的马拉色菌菌丝和圆形孢子。梭形细胞肿瘤的细胞核呈现“羊角面包”状,可以帮助病理学家确诊神经鞘瘤(末梢神经上长出的良性肿瘤)。血红细胞两面凹陷的造型,很容易就能让人想到“甜甜圈”。而先天性风疹引发的“蓝莓松饼”皮疹,对于现代孕产妇来说,很可能已经成为历史。
花斑癣意大利面条,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关于食物的比喻,在医学文献中俯仰皆是,它们简明大胆、多姿多彩又清晰有趣。对我们的医学学习和基础沟通大有裨益,在歌颂各位命名者的丰富想象力,以及他们为医学研究所做出的贡献之外,还是依然想问一句,你们为什么要染指食物这么可爱的东西呢?
啊!那些说蔬菜幸免于难的小伙伴,你们一定要记得,人们还常用蔬菜的形状来形象地描述肿瘤的生长形态,进行传统的分类。“蘑菇”光滑的顶部,或者“菜花”不规则的突起,可以很好地描绘肿瘤在器官表面及空腔中的各种生长形态。
看完这一篇,告诉我你现在的想法?↓↓↓
投票小互动参考文献
1.LakhtakiaR.Twistoftaste:gastronomicallusionsinmedicine[J].MedHumanit;40:–.
2.伏维阁主/果壳网的专业释意
3.Food.AMoveableFeast[J].NationalGeographic..7
4.高子芬.病理学彩色图谱[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本期编辑团
主稿:啪啦;校对:橙;排版:望月
[法医秘史]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