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浦江之声第七届肺血管病高峰论
2021-3-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权威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医学网 分享
“当前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控形势严峻,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肺动脉高压等心肺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为贯彻国家卫健委关于将心血管疾病的防控提前、提高急危重症救治水平的号召,进一步提高心、肺血管疾病的救治水平,今年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举办《浦江之声》第七届肺血管病高峰论坛暨第二届心血管急危重症研讨会,衷心期待通过本次平台能为大浦江地区心、肺血管急危重症疾病救治水平的提升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这是年12月6日召开的《浦江之声》第七届肺血管病高峰论坛暨第二届心血管急危重症研讨会上,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循环学组组长、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医院沈节艳教授的主旨介绍。
沈节艳教授主持开幕式
本次大会由上海交通大医院和北京健康促进会联合主办。
缅怀陈灏珠院士:高山仰止,学术丰碑
会议伊始,大会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缅怀陈灏珠院士。“勤学获新知,深思萌创意,实干出成果”是陈灏珠院士的座右铭,陈灏珠院士将毕生心血无私奉献给了医疗事业,为我国心血管事业学术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为我国肺血管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早年编撰的《心脏插管检查的临床应用》是一代代心血管介入医生经典的参考书。他积极参与推动学术活动,多次亲临《浦江之声》肺血管病论坛和OCC肺循环论坛致辞和讲课。他支持年轻一代的学术发展,担任《东方心脏文库肺血管疾病病例解析》的审稿,并亲自参加签名赠书活动,陈灏珠院士为肺血管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将会继续鼓舞、鞭策我们继续前进!
接下来大会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开幕式由大会主席沈节艳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医院心内科主任卜军教授致欢迎词。本次大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院士,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医院副院长钱菊英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副院长张继东教授分别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开幕式致辞。
葛均波院士:感谢坚持不懈助力学科发展
葛院士指出,肺动脉高压疾病容易被漏诊或是误诊,一旦病人出现症状,愈后不良。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物的引入,使患者有了治疗希望,延长了寿命,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尊严的回归家庭、回归生活。过去6年来,医院通过举办《浦江之声》系列学术活动,加快了人才培养,推动了行业发展。今年由于疫情原因,本次论坛通过线下线上形式举办,在线学习和讨论,使得参与和受益人数更广。感谢沈节艳教授和卜军教授,赋予大会情怀和使命,助力学科发展!
钱菊英教授:搭平台聚合力促发展
钱菊英教授代表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对会议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她强调,肺血管疾病是心血管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部分肺动脉高压或肺栓塞患者死亡率非常高,而且慢性肺动脉高压疾病逐渐呈现年轻化态势,治疗涉及多个学科且愈后不良,堪称是心血管疾病当中“肿瘤”。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的进步和治疗方法的改进,愈后有了很大的改善。希望借助会议,提升肺血管疾病和心血管急危重症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张继东教授:发扬传统锐意进取砥砺奋进
张继东教授表示,心内科是医院疾病治疗和学科设置的中枢,会诊量全院最大、发展突飞猛进、医疗业务各方面指标都走在前列,这些成就取得与心内科医生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心内科涉及多个学科,医生会诊时常常是5+2、白加黑,是众多科室的幕后支柱。肺动脉高压和肺栓塞是危及百姓生命的两大疾病,现在我院将其列为考核指标,就是要提高对肺栓塞、VTE防治的认识,从而提升医疗质量。最后,张院医院学习,把临床治疗经验转化为技术成果,推动技术创新和人工智能发展,不辱医院“国家队”使命,为国家的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卜军教授致欢迎词
卜军教授代表医院心内科全体同仁,感谢大会对会议召开给予的支持。他指出,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中,医院心内科在上海医学会和医院的领导和支持下,不断整合提高,在完成大量医疗工作的同时,促进了心血管专业学科发展。肺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很重要的一个分支,希望在沈节艳教授的带领下,医院的支持下,不断开拓进取,打牢专业基础,在肺血管疾病学科发展中取得更大成绩。
肺血管疾病高峰论坛:聚焦学术前沿,敢于攻坚克难担任本论坛主持嘉宾有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院(NHLBI)肺血管及右心疾病项目主任萧镭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组长、医院急危重症中心主任聂绍平教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肺血栓与肺血管病学组副组长、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健教授以及来自国内多家中心专家教授。
上午学术报告环节,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黄岚教授首先带来《中国肺动脉高压指南解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副组长柳志红教授分享《如何看待运动性肺动脉高压》,中医院肺循环科主任何建国教授围绕《新型靶向药物在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证据》做了阐述,大会主席沈节艳教授剖析了《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功能评估和管理》,医院姚桦教授《浅谈肺动脉高压新的诊断标准》,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胡清华教授讲述了《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医院朱鲜阳教授阐释了《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缺损保留与闭合的评估》,西安医院田红燕教授介绍了《高级生命支持下急性肺栓塞的介入治疗》,医院王琦光教授指出了《先心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特点》,医院张刚成教授分析了《风险评估在先心病相关肺高压中的应用》。
会议中举办了简短的卫星会,医院周达新教授分享了《枸橼酸西地那非在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应用》,上海医院宫素岗教授回顾了《肺动脉高压领域研究进展》。
下午学术报告环节,医院陈静瑜教授的《儿童肺移植现状》,南京医院陈绍良教授的《肺动脉去神经消融术的应用进展》,医院翟振国教授的《从肺栓塞的救治到血栓的防控与管理》,中医院熊长明教授的《肺动脉阻塞性病变诊断思路》,医院潘欣教授的《肺血管炎介入治疗进展》,医院顾虹教授的《特发性和家族遗传性PAH的临床与预后》,医院徐希奇教授的《右心导管检查及参数解读》,哈尔滨医院吴炳祥教授的《如何早期发现CTEPH》,医院张曹进教授的《左心疾病相关肺高压的诊治进展》,医院曹云山教授的《纤维纵隔炎导致肺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等精彩讲题纷纷亮相高峰论坛。
心血管急危重症研讨会:拓展知识领域打造过硬本领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海涛教授、医院心脏中心主任何奔教授、大会共同主席卜军教授以及来自全国重症领域的专家共同担任本论坛主持嘉宾。
张海涛教授分享了《右心功能不全的救治》,何奔教授带来了《STEMI溶栓的新认识》,上海交通大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薛松教授讲授了《急性夹层动脉瘤的治疗进展》,卜军教授分享了《急性心肌梗死进展及临床启示》,医院心内科主任沈成兴教授分享了《重症心肌炎:文献复习及3例病例报告》,上海医院心内科主任刘学波教授探讨了《冠脉自发夹层的处理----理论和策略》,上海交通大医院心内科张松教授分析了《心源性休克的诊治及进展》,抗疫英雄、上海交通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皋源教授带来了《脓毒症心肌病的研究进展》,上海交通大医院金玮教授阐释了《心衰药物治疗新理念》,沈节艳教授分享了《如何规避PCI风险》。
中午医院心内科姜萌教授主持了卫星会,中医院倪新海教授分享《肺栓塞的抗凝治疗----老问题,新选择》,上海交通大医院葛恒教授分享《从COMPASS研究看高缺血风险慢性冠心病患者的优化抗栓》。
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院心内科主任赵仙先教授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治疗》,医院心内科主任郑泽琪教授的《心衰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进展与突破》,林建华教授的《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救治》,金叔宣教授的《顺向IVUS指导下假回真腔的体会》,姚康教授的《ADR技术进展》,黄东教授的《冠脉钙化病变预处理策略》,陆浩教授的《CTO介入治疗中ReverseCART遭遇困难时的对策》,王维俊教授的《ECMO在严重心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解玉泉教授的《ACS患者急诊PCI合并无复流的处理》,王新华教授的《ESC房颤指南解读》等精彩讲授让与会嘉宾受益匪浅。
本次《浦江之声》第七届肺血管病高峰论坛暨第二届心血管急危重症研讨会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与会专家意犹未尽的交流中圆满落幕。通过会议平台的搭建,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探讨了问题、交流了经验,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收获满满。相信通过凝聚人才、技术、资源的强大合力,定能谋划肺血管病学科更加美好的未来。
推荐阅读
扫码查看学术热词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