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丝专栏详解恒瑞PD1血管瘤事件
2019-7-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橙色雨丝
康复2年的滤泡淋巴瘤患者
淋巴瘤之家荣誉版主
首屈一指的站内淋巴瘤专家
“雨丝专栏”的撰稿人
--引言--
PD-1抑制剂的出现,可以说是肿瘤免疫治疗史上划时代的事件,不过,尽管在各种实体瘤的免疫治疗中宣传的很厉害,但实际上效果最好、受益最大的还是霍奇金淋巴瘤,接近90%的缓解率让其它任何类型的肿瘤都相形见绌。目前正在开展的面向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的多个国产PD-1抑制剂临床试验,总体上都取得了符合预期的治疗效果。
但是最近,一些参加PD-1抑制剂临床试验的病友,频繁在站内发帖反应血管瘤副反应造成的困扰和担心,特别是参加恒瑞的PD-1临床试验的病友,有的甚至已经因此退组。
为此我特地查阅了恒瑞PD-1临床试验I期数据,发现血管瘤副反应发生率确实很高,达到了79.3%,这也就不难理解病友们的不安了。这段时间我查阅了大量文献,也请教了专业人士,下面就我了解到的有关情况做些分析,希望能够起到一点稳定军心的作用。
治病,说白了就是用一些较轻的、可控的疾病去替代一种较重的、不可控的疾病的过程,在肿瘤治疗上尤为如此,我们可以把放化疗相关的各种不良反应,看作是前者,看作是我们治愈一种可怕的疾病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我自己也是过来人,曾经在化疗一年多后向一位主任反映某些小问题,主任没等我说完,就用眼光斜着看过来:做过化疗还想一点后果都没有吗?顿时怼的我无话可说。和生命相比,这点代价算什么!
那么,因为PD-1药物引起的血管瘤,到底算不算严重,这个代价是不是太高?
先上一组病友提供的真实照片,直观了解一下发生在PD-1抑制剂临床试验病友身上的血管瘤副反应。
首先,要明确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经过查阅文献和请教专业人士,基本上认定这是樱桃血管瘤(CherryHemangioma),也叫老年血管瘤(SenileHemangioma),不能将其与草莓状血管瘤混淆,虽然都是以水果命名,前者主要发生于老年,或者说年纪越大就越多,类似于老年斑,后者主要是婴幼儿先天发生的。
其次,有没有恶变的可能?
虽然不敢百分之百打包票,但是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与恶性肿瘤无关,也就是说基本上不会恶变。
第三,严不严重?
为此我们可以搬出国际通用的《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来评估,不过,翻了半天有关皮肤不良反应事件的章节,没有找到血管瘤,只好用表现最接近的多形性红斑(Erythemamultiforme)来替代。大家都知道,CTCAE把不良反应分为五个等级,1-2级基本不需要临床干预,3-4级必须临床干预,5级人就挂了。对于多形性红斑,CTCAE是这样划分的,1级是红斑覆盖的体表面积低于10%,2级是红斑覆盖的体表面积在10%-30%之间,3级是大于30%……,后面不说了,我无法想象一个人体表30%都是血管瘤是一种什么情形,显然,因为基本上不会致命,CTCAE对于此类发生在皮肤上的不良反应根本不当回事。实际上,参加PD-1临床试验的病友也少有达到2级及以上皮肤不良反应的。
但是,就那么放任不管吗?
病友们主要有两点抱怨:易破,易出血;有的长在脸上,非常影响颜值。可是,如果进行临床干预的话,除了停药,还真的没有什么好办法,激素软膏无效,口服激素可能影响PD-1的效果。目前,医生的建议大致是:尽量避免触碰;做好止血的措施;停药后可能逐渐消退,但是让长粗来的血管瘤自行完全消失不大现实,结束治疗后可以找美容科医生处理。是的,是美容科,不是皮肤科。美容科医生自有他们的办法,不管是高频消融,还是激光,还是冷冻,还是注射,或者干脆用绳子给勒掉,总之是有办法的,不过,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任何治疗都要付出代价,哪怕只是金钱的代价,这里,即使经过美容后,留下一些疤痕恐怕是在所难免的。唉,活下去不易,想漂漂亮亮的活下去更不易!
有必要说一下,到目前为止,仅有参加恒瑞PD-1抑制剂临床试验的病友有反馈血管瘤副反应,参加其它国内外药厂例如施贵宝、默克、信达、百济的PD-1抑制剂临床研究的病友尚未报告有类似的不良反应出现。病友们,不要过分恐慌,更没必要谈PD-1副作用色变,毕竟参加PD-1抑制剂临床试验,可以给复发难治霍奇金病友带来再次缓解的希望,而且总体看副反应还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的。
橙色雨丝赞赏